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ppt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果要编纂20世纪人类的死亡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永远无法回避的主角,而在那场屠戮中,奥斯维辛则是让人难以忘记的人间地狱。;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毒气室;奥斯维辛;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鞋子堆;巨大的焚尸炉;焚尸炉;牢房;;集中营幸存者;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3.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罗森塔尔, 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上百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储尸窖和焚尸。 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凝重;结构;2.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出于一种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请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不孕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 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问题: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深层分析: 1、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作祷告的原因——求得上帝的谅解,或得到上帝的保佑。 奥斯维辛里的人——刽子手和无辜的人,刽子手无法得到上帝的谅解,无辜的人也得不到上帝的保;2.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儿童在追逐游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情”“像一场噩梦”?难道是作者不喜欢这么美好的一切?;这是一种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作者虽没有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 ,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3.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如何理解?; 作者将这两种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