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pdfVIP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 .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读“芙、蓉”等 7 个字,会写“芙、蓉、洛”等 8 个字 , 理解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读“芙、蓉、洛” 3 个字,会写“芙、蓉、洛、壶” 4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 3.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 “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 4.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 2. 揭题:今天 , 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 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 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 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4.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756 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 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 昌龄集》。 5.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 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 在此分手。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 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芙 蓉 洛 壶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 ,边音“洛”。 (2)指导书写 “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 “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 2. 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 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1. 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 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 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2. 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 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 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 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 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 “连”“入”两个动词写“寒 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