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绪论.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iochemistry;主要教学参考书: 张丽萍、杨建雄.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聂剑初等编,罗纪盛等修订.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张洪渊,万海清.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目 录;第一章 绪 论;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二、发展简史;诺贝尔奖;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B-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瑞士科学家库特-乌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图中从左至右为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Aaron Ciechanover )、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 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 )和克雷格·梅洛 (Craig Mello )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Y. Tsien(钱永健,钱学森的堂侄)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2011年拉斯克奖于9月12日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四、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教学参考书: 张丽萍、杨建雄.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聂剑初等编,罗纪盛等修订.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张洪渊,万海清.生物化学.化学工业??版社,2001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 )和克雷格·梅洛 (Craig Mello )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2011年拉斯克奖于9月12日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文档评论(0)

chilejiup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