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千 年 古 县
——诸城市地名文化调研材料
诸城 刘烜
诸城市 [ zh ūchéng sh ì] 地处北纬 35 ° 42 ′ — 36 °21 ′ ,东经 119 °0 ′— 119 ° 43 ′ 。位于山东省东部 ,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 ,地
理位置优越,距省会济南 300 公里,东邻海滨名城青岛,南毗新兴港口日照,北依世界风筝都潍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隋朝开皇十八
年改名诸城一直沿用至今。 全市总面积 2182.7 平方公里, 现辖 18 镇 2 乡
3 街道,总人口 106 万,汉族占总人口的 99.99% 。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诸城自古以来被誉为 文献之邦 礼仪之邦 ,这里土地富饶,物产丰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诸城地
域文化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 深厚博大,源远流长 。
地名语词文化
“诸城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诸城地名所来久远,境内最早用 诸 字的地名是舜生地 诸冯 , 诸冯
则源自邾风二族的合名, 春秋鲁国设诸邑即由诸冯而名, 西汉在原诸邑设诸县,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取汉故诸县城为名 改东武为诸城(《太平寰宇记》),从邾风到诸冯, 从 诸冯 到 诸邑到 诸县 到 诸城 ,历经数千年。古老的地名语词,昭示着几千年孕育的深厚博大的诸城地域文化。
政区沿革
诸城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后期就有人类活动,属晚期大汶口文化和 龙山文化。夏、商属介、莱活动区, 《禹贡》青、徐二州之域。周属莒子国封地。春秋南部地区属鲁,北部归齐。战国尽为齐地。秦属琅邪郡。西汉
初年置东武县,属琅邪郡,辖于徐州刺史部。公元 14 年(新莽天凤元年)
改东武为祥善。公元 23 年(更始元年)复为东武。东汉属琅邪国,辖于
徐州刺史部。三国为魏地,属城阳郡。晋属城阳郡,辖于青州。公元 289
年(太康十年)改属东莞郡,辖于徐州。公元 598 年(隋开皇十八年)改东武县为诸城县,取境内汉故诸县城为名,沿用至今。唐、宋、金、元属
密州。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初年属胶东道。 1940 年(民国二十九年)改
属莱潍道。 1945 年(民国三十四年)裁道直隶于山东省。 1943 年 7 月 ,
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城岭成立,属滨海区滨北行署。 1945 年 9 月成
立诸城县人民政府。 1946 年 7 月改属胶东区滨北专署。建国后先属胶州
专署, 1956 年 4 月改属昌潍专署(后改称潍坊行署) 。今属潍坊市。 1987
年撤县建市。
地域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从发掘的皇华镇呈子遗址测定,距今五千年前,诸城一带就有劳动人民定居,发展了灿烂的文化,这是山东沿海地区发展较早的文化,出土的 龙山文化遗物蛋壳黑陶 --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美伦美奂。前寨、闫家同等文化遗址同样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生活用 品和装饰物。先秦、两汉之际是诸城文化史上辉煌的阶段,处在齐鲁之间 的诸城文化,通变至道,经师辈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诸城一度成为 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宋代诸城又是诗书风流、文才辈出的地方,文化氛 围浓郁。北宋后期,诸城是中国北方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活跃地区,其 港口板桥镇既是中国沿海运输的枢纽,也是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前沿。
清代乾嘉时期诸城文化也十分活跃,刘墉父子、窦光鼐等对维持缔造盛世
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历史事件
诸城处鲁东南交通要冲,西控泰、沂,东扼黄海,是连接水陆的咽喉,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春秋时为齐鲁会战的疆场,战国为齐楚交
兵的边陲重地, 秦始皇经此东巡, 楚汉在此战, 辛亥革命时是斗争的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是重要的根据地。
潍水之战 诸城北部古县村东, 有两座小山隔潍河对峙, 潍河经此河床变窄, 水流湍急,两千多年前, 韩信与楚将龙且在此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 称为潍水之战。楚王派龙且北上救齐,两军在此隔河相拒,龙且贪功率军
渡河攻击, 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
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 ( 《史记》 ),潍水之战大大
增强了刘邦的实力,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此地有 韩信坝 遗迹留存。
苏轼知密州 公元 1074 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在诸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本着崇道德、厚风俗的信念,如实反映灾情,呼吁减免赋税,拔库 粮救济灾民,收养弃婴儿童,造福诸城人民。知密州期间是他创作的旺盛
期,给后人留下诗文 200 余篇,著名的《超然台记》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湘科2024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pdf VIP
- 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方案.doc VIP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0完整版).docx VIP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真题解析版).docx VIP
- 混龄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pdf VIP
- 2025道路沥青红外光谱法快速识别技术规程.docx VIP
-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变电工程电气分册)2024版.pptx VIP
- 《VFD-E_使用手册》.pdf VIP
-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题研究计划.docx VIP
- 2025《基于S7-1200控制器的S电站渗漏排水系统电气控制设计》14000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