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完美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一、 导入: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 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 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 示性的概念, 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 感染着人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 《说“木叶”》 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二、介绍作者,明确目标 1、林庚: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2 、学习目标: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 三、学生速读课文( 5 分钟),理请文章的结构脉络。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一)请同学阅读 1—3 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明确:“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二)阅读 4 ―― 6 段,结合 1、2 、3 段,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 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 特征。 问 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 2 :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 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 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1、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树”和“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春季、夏季。 2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木叶”和“落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明确:萧瑟、凄凉。秋季。 3 、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一下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 其波”这两句诗。看看诗中的“木”和“树”有什么不同。 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 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 是“空阔”和单纯。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秋天到了,树叶落了。 小结:这就是“木”在古诗中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 开阔的秋的特点。 4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 “落叶”的暗示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 把“叶”排斥到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