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施工技术深基坑降水与土方开挖.pptx

现代施工技术深基坑降水与土方开挖.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基坑降水与土方开挖; 1 降低地下水 降水方法:集水井降水、井点降水 集水井降水:在开挖基坑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最小纵向坡度为0.2%~0.5%,每隔一定距离(最大30~40m)设集水井,使基坑内挖土时渗出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排出基坑。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截面尺寸取决于基坑的涌水量。若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土的组成有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坑底隆起和边坡失稳。;1.1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 1.1.1动水压力和流砂 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层间水(图1-1) 从水的流动方向取一柱状土体A1A2作为脱离体,其横截面面积为F、Z1、Z2为A1、A2在基准面以上的高程。 ;由于H1H2,存在压力差,水从A1流向A2,作用于脱离体A1A2上的力有: γw·h1·F A1 处的总水压力,其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γw·h2·F A2处的总水压力,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n·γw·L·F·cosα 水柱重量在水流方向的分力(n为土的孔隙率); (1-n)·γw·L·F·cosα 土骨架重力在水流方向的分力; L·F·T 土骨架对水流的阻力(T为单位阻力); 由静力平衡条件: ;设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单位土体的压力为GD,有牛顿第三定律得: 通常工程上将GD称为动水压力,动水压力GD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即水位差愈大动水压力愈大;渗流路线愈长,动水压力愈小。动水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当水流在水位差作用下对土颗粒产生向上的压力时,动水压力不但使土颗粒受到水的浮力,而且还使土颗粒受到向上的压力,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时,即: 则土颗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颗粒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此现象被称为流砂。;1.1.2 渗透系数 达西定律:v=KI 当水力坡度I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即为渗透系数K。其常用单位m/d、m/s。 土的渗透性取决于土的形成条件、颗粒级配、胶体颗粒含量和土的结构等因素。一般用稳定流的裘布依(Dupuit)公式计算渗透系数。; 1.2井点降水 我国于1952年用于实际工程,目前技术手段已较为完善。 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 管井井点是围绕开挖的基坑每隔一定距离(20~50m)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离心泵、潜水泵)进行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K=20~20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1.2.1轻型井点 (1)轻型井点设备 轻型井点设备包括:滤管、井管、集水总管、连接管、水泵和动力装置。;滤管为进水设备,通常采用长1~1.5m,直径38mm或51mm的无缝钢管,管壁钻有直径为12~ 19mm的滤孔。骨架外面包以两层孔径不同的生丝布或塑料布滤网。在骨架与滤网之间用塑料管或梯形钢丝隔开,塑料管沿骨架绕成螺旋形。滤网外再绕一层粗钢丝保护网。 井点管为直径38mm或51mm、长5~7m的无缝钢管,井点管上端用弯管与总管相连。 集水总管为直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段长4m,其上装有与井点管连接的短接头,间距0.8或1.2m。 抽水设备根据水泵及动力设备不同,有干式真空泵、射流泵及隔膜泵等,其抽吸深度与总管负荷有关。常用W5、W6型干式真空泵,其抽吸深度为5~7m,最大负荷长度分别为100m和120m。;(2)轻型井点布置与计算 井点系统布置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工程要求和设备条件等综合确定。 布置与计算的步骤为:平面布置→高程布置→计算井点管数量→调整设计。 ①平面布置 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小 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 的情况。 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 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 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 U形布置:便于土方施工机械 进出基坑。;②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即确定井点管的埋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h—井点管埋深(m);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m); Δh—基底至降水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m); i—水力坡度; L—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距离,当井点管为单排布置时,L为 井点管至边坡脚的水平距离(m)。;计算结果应满足下式: 式中 hpmax—抽水设备的最大抽吸深度。 在上述公式中的有关参数按下述取值: (1) Δh一般取0.5~1m。 (2)i的取值:单排布置,1/4~1/5;双排布置,1/7;环形布置1/10。 (3)L为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当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