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典型化工产品.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 合成氨生产1.概述(1)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 氨可生产多种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等;还可生产多种复合肥,如磷肥等。 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基本化学工业中的硝酸、纯碱及各种含氮无机盐; 有机工业各种中间体,制药中磺胺药物,高分子中聚纤维、氨基塑料、丁腈橡胶、冷却剂等。 国防工业中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等(2)合成氨工业发展简介 1784年,有学者证明氨是由氮和氢组成的。 1901年法国物理化学家吕·查得利提出氨合成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并有适当催化剂存在。 1909年,德国人哈伯以锇为催化剂在17~20MPa和500~600℃温度下进行了合成氨研究,得到6%的氨。1910年成功地建立了能生产80gh-1氨的试验装置。 1911年米塔希研究成功以铁为活性组分的合成催化剂,铁基催化剂活性好、比锇催化剂价廉、易得。1918年,德国化学家/z/Search.e?sp=S%E5%BC%97%E9%87%8C%E8%8C%A8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1年,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度/z/Search.e?sp=S%E8%AF%BA%E8%B4%9D%E5%B0%94%E5%8C%96%E5%AD%A6%E5%A5%9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z/Search.e?sp=S%E5%8C%96%E5%AD%A6%E5%AE%B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理由是他发现了哈伯-博施法/z/Search.e?sp=S%E5%90%88%E6%88%90%E6%B0%A8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合成氨的作用机理。(3)合成氨的原料及原则流程 合成氨的原料是氢气和氮气。氮气来源于空气,在低温下将空气液化、分离而得;氢气来源于水或含有烃的各种燃料。合成氨生产的原则流程如图示。2.氨合成理论基础(1)氨合成反应的热效应 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反应式如下: 0.5N2+1.5H2= NH3 ΔH0 = -46.22 kJ·mol-1 其反应热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和组成有关。 下表为纯3H2-N2混合气生成φNH3为17.6%系统反应的热效应。(2)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 温度和压力对合成氨的平衡产生影响的程度,需通过反应的化学平衡研究确定。其平衡常数为: 式中, p, pi—分别为总压和各组分平衡分压; yi—平衡组分的摩尔分数。 高压下化学平衡常数Kp值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压力和气体组成有关,用逸度表示:式中: f, γ 分别为各平衡组分的逸度和逸度系数.当压力很低时,Kγ值接近于 1,此时 Kp=Kf。因此Kf可看作压力很低时的 Kp。⑶影响平衡氨含量的因素 若总压为p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2, H2, NH3和惰性气体的摩尔分数分别为yN2, yH2, yNH3, yi其关系为yN2+yH2+yNH3+yi=1.令原始氢氮比R= yH2/ yN2, 则各组分的平衡分压为pNH3=pyNH3代入平衡常数方程a.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平衡常数Kp越大,平衡氨含量越高。 b.氢氮比的影响 当温度、压力及惰性组分含量一定时,使yNH3为最大的条件为 若不考虑R对Kp的影响,解得R=3时,yNH3为最大值;高压下,气体偏离理想状态,Kp将随R而变,所以具有最大yNH3时的R略小于3,约在2.68~2.90之间,如图所示。 c.惰性气体的影响 惰性组分的存在,降低了氢、氮气的有效分压,会使平衡氨含量降低。 (4)合成氨反应的动力学① 动力学 氨合成为气固相催化反应,它的宏观动力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混合气体向催化剂表面扩散(外,内扩散过程);b.氢,氮气在催化剂表面被吸附,吸附的氮和氢发生反应,生成的氨从催化剂表面解吸(表面反应过程);c. 氨从催化剂表面向气体主流体扩散(内,外扩散过程)氮、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的机理:N2(g) + Cat —→2N(Cat) H2(g) + Cat —→2H(Cat) N(Cat) + H(Cat) —→NH(Cat)NH(Cat) + H(Cat) —→NH2(Cat)NH2(Cat) + H(Cat) —→NH3(Cat)NH3(Cat)—→NH3(g) + (Cat) 实验结果证明,N2活化吸附是最慢的一步,即为表面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 对整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是表面反应控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