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头一笑百媚生 环佩轻摇人远遁1
    回头一笑百媚生comma;环佩轻摇人远遁1
    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古根海姆·佩姬
    作者:王瑞芸    2021-06-23 16:20:56    来源 : 雅昌艺术网专稿
    有一个美国女人,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地位很特殊,身世很有趣。
    她姓古根海姆,芳名佩姬(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
    略知西方历史的人,见到古根海姆这个姓氏会在脑子里跳出两件事:一是座落在纽约曼哈顿第5街上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一栋美丽的螺旋形现代建筑,那是美国著名的美术馆之一。没错,那正是她家的基业,是她的叔叔挑头兴建的。一是好莱坞大片《塔坦尼克》中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在船只即将沉没,全船人慌张失措,豚奔鼠窜之时,一位衣冠楚楚,仪态优雅的绅士,不仓惶逃命,抢占救生艇,自己却和秘书留在甲板上,依旧谈笑风生,并从容地招呼侍者斟上美酒,神态自若,视死如归。那是她的父亲。
    而她自己,古根海姆女士,因为继承了万贯家私,无所事事,浪迹欧洲,风花雪月,不经意一脚走进艺术圈内,就顺手“玩”上了艺术,一不留心竟玩得名堂不小,在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美国,给艺术潮流煽风吹火,推波助澜,乃至兴风作浪,翻云覆雨,让她一度成为欧美现代艺术这张网上的一只母蜘蛛。
    她做了什么?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古根海姆女士出生犹太家庭,她的母系家族是纽约有名的银行家,父系家族从事矿山产业,都是美国商界的巨贾大富。古根海姆女士的父亲在七个儿子中排行第三,生得最是英俊貌美,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但他的浪漫天性让这个婚姻变得毫无价值。他虽然跟发妻生了三个女儿,可这对夫妻根本貌合神离,名存实亡。这个漂亮而且有钱的男人在外头养着各种各样的情人,后来乾脆常年住在巴黎,成为家中缺席的丈夫和父亲。1912年在他从欧洲回纽约(为了给小女儿过十岁生日),原定的一艘海船因为船员罢工而延期不开,于是他改乘了塔坦尼克号,随行的有他的秘书,司机,还有法国情妇,一个年轻的歌女。他这一换船,恰赶上了一出历史的大悲剧:豪华海轮塔坦尼克号沉没,1500多人在海中丧生。可是这位漂亮公子的所作所为却叫人不得不佩服--果然象个好样儿的绅士。据生还的船员回忆说,当通知海轮将要下沉之时,他看见古根海姆先生已经被安排穿上了救生衣,引上了救生船。可是在45分钟后,他却看见古根海姆先生和秘书又回到了甲板上,穿着最讲究的晚礼服,对他说,“瞧,我们把自己完全打扮好了,准备象一个真正的绅士那样赴死。”他还叫人给他妻子捎话说,“告诉她,我把游戏好样儿地玩到了最后一刻,没有一个女人因为古根海姆的怯懦而留在甲板上陪他。”他的情人却上了救生艇,活了下来。
    他死后每个女儿名下分到45万美元的遗产--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七八百万美元。若不是这位父亲四处买笑恣意挥霍,她们本该继承得更多。
    虽然出生一个如此富贵之家,古根海姆女士的童年和青少年很不幸福,她后来回忆说,她早年的生活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温暖幸福的回忆。她倒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觉得他帅,聪明能干,而且她的父亲也很爱她。她对父亲的爱是她少年时期最为真挚深厚的感情体验,父亲死时她14岁。他的早死给她终身带来阴影。她似乎一生都在寻求类似父亲的爱--一生都没有找到。她亲手写道“我的童年不光是孤独的,伤心的,而且是充满了痛苦的。”因此她成长后的追求便是农5c脱这样的家庭,寻求她的精神自由和人生幸福。
    她试图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工作,体验人生,她在牙医诊所当过助手,在书店做过店员,在朋友的影响下,她渐渐开始接近一些活跃在纽约的文艺人士,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一位英国艺术家兼作家Laurence Vail。V身上那种聪明精怪,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气质着实让她着迷,这和她熟悉的那种大户人家刻板规矩的家庭生活多么不同。她在1920年去巴黎,原不过只是每年例行的消夏度假,但从此一直留在那里,结婚生子,离婚再嫁,起起落落,风流浪漫,整整22年,直到1941为了逃离战乱,才回到美国。
    她的第一次婚姻让她生下一男一女(她后来没有再生过孩子)。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吵闹不断。她的第一任丈夫虽然号称是个艺术家作家,可以时时给她讲授艺术文学,带领她过上一种潇洒的生活,但他多少是一个游手好闲之辈。虽有才情,但浅尝即止,终身不见做出什么结实的事情来,有的不过就是游戏的兴头,散漫花钱的手脚,常年在英国和巴黎两边住着,成天没完没了的派对,闲扯,游戏,旅游,走到哪里都能呼朋引类,大玩大闹。他日常的生活就是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 喝着,吃着,聊着,看着,同时也被别人看着。这样的生活有个称谓: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意指有艺术气质的生活:不做务实的事,成天喝酒行乐,这在那时的巴黎却是一个很体面的生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