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翔古猗园作文
【篇一:南翔古镇】
南翔古镇
南翔,因 “南翔小笼 ”的有名而蜚声国外,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和象征,其实南翔古镇不单有小笼,还有很多文化古迹值得追寻。南翔古镇
作为一个千年的江南古镇,拥有着 1500 年的历史,古镇内有江南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古猗园、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恩桥、千年古刹云
翔寺、五代砖塔等历史古迹,体现了深厚的古韵文化。
这块风水宝地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 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南翔因此寺而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 ―― 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战火墩 ―― 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 ―― 古猗园,渐渐成为经济重镇,且历代辈出风流人物,从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到今世国画大师陆俨少等风流才俊。
南翔古镇并不大,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如嵌入城区里的一副风景画,一条 “货真价实 ”的老街两边现已布满小商店,贩卖各种当地小食和小纪念品等。古镇里的 “南翔小笼 ”馆子也特别多,其他还有臭豆腐、草头饼,也都是当地的特色。
地铁十一号线:南翔站(转南翔 1路丶 3路)
公交:游 6a 线(旅游集散中心)、北嘉线、沪唐线、虎南线、 517 路、 562 路、 822 路等。
自驾车线路:
1、市区 —沪太路 — 汶水路 —沪嘉高速公路( a12 公路南翔出口) — 沪宜公路( 204 国道);
2、市区 —武宁路 — 真北路 —真南路 —沪宜公路。
古猗园餐厅
介绍原因:客观的说,古猗园的小笼,称不上惊艳,但是一辈子没去过古猗园吃小笼,人生是有遗憾的,毕竟百年迈店,仍是有很响的名头和很厚的底蕴。古猗园的小笼号称全上海最正宗的,用料地道,口感清淡温和,这种正宗的上海味道,反而是上海市区很难吃到的。
地点:嘉定区南翔镇沪宜公路 218 号古猗园南大门古猗园南大门旁边的一家小笼馆南翔猗园小笼馆
【篇二:古猗园现状检查与反省】
古猗园现状检查与反省
姓名:林晓阳
专业:景观学系
学号: 090587
指导教师:周向频
年月: 2011 年 11 月
古猗园现状检查与反省
“白鹤南翔去不归,惟留真迹在名基。
可怜历代空王子,不绝薰修享二时。 ”
.古猗园概略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当前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点。占地 10 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1522 —1566 年),原名漪园,取《诗经》中 “绿竹漪漪 ”之意。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 “十亩之园,五亩之宅 ”的规模创造;尔后清乾隆 11 年( 1746 年)扩建重葺,此时更名为 “古猗园”。园中保留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尤以珍贵。
1.空间布局与造园手法
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想,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 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 6 个景区,
从园林整体布局来看,园林以鸳鸯湖为中心景区,与戏鹅池、荷花池、龟山湖相互交流,多弯波折,贯通全园。水旁留矶,形成山水相连之感,围绕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各建筑之间多用蜿蜒小道、回廊或石桥将各个建筑、景点相互联系,而又有所隔断,形成了一种松动流变,要素相对独立的构造。中心的水面开阔,活力盎然,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
湖阔之感。能够说,整个古猗园的空间布局,包括建筑、山石、场所、园路的布局,都是围
绕着园内的水系、植物以及地形展开的。
根据我的理解,古猗园的造园理景中间有很多的设计手法与观点,
可谓是 “取法自但是更胜自然 ”。所谓的 “取法自然 ”从最基本的园林建材选择来看,不外乎土壤、石头、木头、水、植物等等,无一不
是自然的产物;而布局与配置的手法,则很明显有很多地方是吸取了某些自然山水的典型,再加上一部分人为对自然的想象。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景观元素尺度的替换,看似不合自然常理,实际
上正说明着造园者想以小见大、以简代繁,企图容纳更大规模或是超越自己园林尺度的自然景观。这种超越自然的想象创造,正是一部分中国园林艺术表现的张力所在。从这个角度说来,古猗园体现了传统中国园林自然美与艺术性交相辉映的景观型式。
此外,园内不论是园路或是建筑周边的回廊都利用了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波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风景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循环往复,造成风景多而空间丰富,有一呵而就之妙,而无一目了然之弊。路径的迂回波折,更能够增大路程的长度,延伸游赏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了空间感。
.造园要素与细部办理
古猗园中的造园要素除了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山池、亭台楼阁榭、植
物、书画外(这些便不作介绍了),还有以下一些十分有特点的造园要素:
⑴ 唐经幢:园中散布了 3 座唐代遗留下来的唐经幢,原本是云翔寺旧物,现已成文物。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能看到这般完整的唐
经幢了,游人在旅行园林的同时又能感觉一下佛教文化的历史与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