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2014年)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TCD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NW,感冃病:BNW010, 时行感H病BNW011,外感高热:BNW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I?.呼吸道感染(ICD-10编码:J06. 903)或流行性感冒 (ICD-10 编码:J11. 151)。
(二)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 /T11-2008)。
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点。冇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色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査,出现核左移.
上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 或少汗、头疝、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口
生出版社,2008年)o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I?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
症状,恶塞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
上要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仃分泌物,咽部充血。
实验室检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牛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朿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敢,鼻涕淸稀,或 冇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羯流黄浊涕,身热冇汗或无汗,头痛, 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3) 特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點 風,渴不多饮,舌苍白駄,脉濡滑。
(4) 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页,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 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或黄風,脉浮数或洪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府I?一五‘垂点。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感发热(TCD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XW,感壮病:BXW010, 时行感H病BNW011,外感高热:BNW020)和上呼吸道感染(ICDTO: J06. 903) /流 行性感冒(ICD-10: JU. 151)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内伤发热患看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査项目
1 .必需的检査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 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可选择的检査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咽拭子培养、血培养、血 淸病毒抗体、心肌的诰、传染病相关检査等。
(A)治疗方法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风寒束表证
治法:解散寒。
荆防敗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芍、枳壳、羌活、独活、茯专、 桔梗、辛夷花、甘草。
如风寒火湿,证则头胀如裏,恶寒而身热不扬,肢体疫痛苫可改用羌活胜湿汤以 祛风散寒除湿。
(2) 风热犯证
治法:解表洁热。
银翘散加味:牛莠子、薄荷、生甘草、杏仁、淡豆豉、淡竹叶、连翘、荆芥穂、 银花、枯梗、桑叶。
(3) 暑湿袭表证
治法:清署祛湿。
新加香芾饮加誠:香藩、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半夏、六一散。
中成药:茉香正气水(胶囊、软胶囊)、暑热感冒颗粒等。
(4) 卫气同病证
治法:透表清气。
推荐方药:柴胡、黄苓、青蒿、羌活、薄荷、石膏、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
中成西:莲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等。
退热治疗。
静脉清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滑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必要时补液.
护理(辨证施护):
(1)风寒束表者,可服生姜汤,饮热稀饭等温散之品以助汗出。
4
4
4
4
(2)风热犯表者,可给予清凉饮料,如西瓜汁、梨汁、甘犯汁、華养汁、鲜桔汁。
表证期,玄切观察病情,对高热烦燥汚,警樹邪犯心包之危证。
汤药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沸后5T0分钟即可。
密切关注服约后汗出情况,以防厥脱之变。
中医特色治疗
(1)酒剂擦浴:酒精(柴总酒精後液)擦患者的双侧颈部大血管、腋下、手心、足 心、腹股沟等处,顿挫高热。
(2)冰敷疗法:高热病人,可将冰袋敷丁?病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