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课件
绪言
一、何谓方剂?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
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
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二、何谓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户剂配伍规律及其临
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三、历史沿革:
1《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它是1973年在长沙
市马王堆三号
墓中发现的
2《黄帝内经》虽载方只有20首,汤、丸、散、膏、丹、
酒,为方剂学的
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3《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收载方剂314首,被后世誉为“方书
之祖”
伤寒论-外感
金匮要略-内伤杂病
经方-遵从张仲景的方
时方-温病学派
4晋《肘后备急方》简便效廉
5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6唐、王涛《外台秘要》
7宋代《太平圣惠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成药药典
8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善用寒凉,着《宣明论方》
张从正 擅长攻下,着《儒门事亲》
李 杲 专于补土,着《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
朱丹溪 主张滋阴,着《丹溪心法》
9朱 橚 载方61739首,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普济方》
10金、成无己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着,
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伤寒明理论》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方从法出2.法随证之3.方即是法4.方以药成辨证、治
法、方剂三者必须紧密相合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林龄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
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提出八法:
八法的意义:
汗:
1定义: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2立根:其有邪者,渍形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3分类:辛温、辛凉
4适应范围: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
嗽、疟疾而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
吐:
1定义:涌吐,胸膈胃脘、痰涎、宿食、毒物
2适应范围:中风痰雍,宿食,毒物,痰涎壅盛
3注意事项:因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
下:
1定义:荡涤肠胃、排出粪便
2立根: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3分类: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
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4适应范围: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
和:
1定义: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证得以解除
的一种治法
2立根:中满者,泻之于内
3适应范围: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
温:
1定义:温里袪寒,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
2立根: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其高者,因而越之
3分类: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
4适应范围: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阳气衰微
清:
1定义:清热泻火凉血,使在里热邪得以消散
2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3适应范围:热证火证热甚成毒及虚热
4注意事项:切不可纯用苦寒泻火之法,苦能化燥伤阴
消:
1定义: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
2分类: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
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
3适应范围: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
不化、疳积虫积
补:
1定义: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2立根: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峻补、缓补、温
补、清补“虚则补其母”
4适应范围:各种虚证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
脏腑分类
组成分类
治法(功能)分类
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说:“制方之用,
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最早的方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