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的简称。下列哪个不属于“丝路精神”的内涵(  ) A.和平合作 B.开放包容  C.互学互鉴 D.自力更生 2.《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D A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4.“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C D 5.当代史学家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它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诸多人类文明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西周的镐京      D.秦朝的咸阳 B 6.汉代,中国的丝绸和漆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传入中国,这反映了当时(  ) A.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B.西方人普遍使用中国丝绸 C.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A 7.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设立西域都护    D.控制西域各族 B 8.“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①印度半岛南端 ②中南半岛 ③锡兰 ④孟加拉湾沿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城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 A.乌垒城 B.长安  C.洛阳 D.咸阳 B A 10.班超在西域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此人是(  ) A.张骞  B.甘英   C.班勇  D.蒙恬 B 1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任务首次出使。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目的相似(  ) A.汉武帝铸造五铢钱 B.汉高祖分封诸侯 C.秦始皇修建秦长城   D.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12.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B 13.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