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docVIP

《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陶渊明以 #8220; 不为五斗米折腰 #8221; 的傲骨 支撑起历千年而不朽的文人风范,使有良知的中国文人在这 里找到依托。王羲之以自己的慧眼明心道出了历千年不变的 #8220; 千古同悲 #8221; 。 教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后,无意间发现二者在 文化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在景物上,王羲之营造了一种有气势高峻的 崇山峻岭、幽深静谧的茂林修竹洁净明朗的溪流、飞花溅玉 的激湍组成的一派清澈明朗、生机盎然的景象。陶渊明文中 则是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不息、万物生机蓬勃。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 生不息的大自然中, 感悟有限的人生, 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 #8220;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8221; 。刘禹锡 《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 #822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8221;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 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其次在天气上, #8220;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8221; ,适宜吟酒作诗。 #8220;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 吹衣 #8221; 。借助风的力量,归舟轻快,归心似箭,是和 煦的风吹动了诗人的情,是飘扬的风吹化了诗人的心。 另外王羲之文中有 #8220; 引以为流觞曲水 #8221; ,#8220;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8221; 。陶 潜文中亦有 #8220; 引壶觞以自酌,临清流而赋诗 #8221; 。 有景物的感染,有天公作美,还要有美酒作伴。 #8220; 宽 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8221; 。酒与诗,和中国历代文人 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伯虎有 #8220;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 还来花下眠 #8221; ,苏轼有 #8220; 酒酣胸胆尚开张 #8221; ,李白更有 #8220; 斗酒诗百篇 #8221; 。斟满一杯 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 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 绊。 王文告诉我们 #8220;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 然自足 #8221; 。陶文中亦有 #8220; 眄庭柯以怡颜 #8221; 、 #8220; 园日涉以或趣 #8221; 、#8220; 策扶老以流憩,时 矫首而遐观 #8221; 的欣然与自足。人们在追求美丽而迷离 的东西时,很容易沉醉于一时的快乐和暂时的满足中。可就 在这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 #8220; 曾不知老之将至 #8221; , 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美景也将逝去, #8220; 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8221; 。 由是诗人的感慨引向了更深远的层次, #8220;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8221; 。#8220; 善万物之得时, 感 吾生之行休。 #8221; 复问 #8220; 寄形宇内复几时 #8221; ?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 的无情吞噬。 #8220; 死亡 #8221; 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 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 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 #8220; 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 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 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 #8221; 。 王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他们深知 #8220; 一死生 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8221; 。一个 #8220; 列叙时人, 列 其所述 #8221; ,唯望 #8220;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221; 。一个 #8220;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耘 #8221; 。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 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 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文档评论(0)

170****6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