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VIP

6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目标叙写 1.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斗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学习目标: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 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 讲故事《一鸣惊人》、《楚王问鼎》。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讲授新课: 首先了解春秋战国的分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从农业、 手工业方、商业三个方面讲解 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出示铁农具的示意图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 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提问:使用耒耜骨耜耕地(人力)到牛耕(畜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强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思考:铁具和农耕使用的意义 冶铁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化 由《楚庄王问鼎》的视频导入 问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分析: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根据课本总结周王室衰微表现。 解??图片背后的历史 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矛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1.卧薪尝胆的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现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呢 2.经过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2)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出示春秋五霸的图片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结果 (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弊: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利: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纷争的年代,在这个历史时期涌现了许多有作为的君主和文人武士。他们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成语典故。 四、教学资源拓展 1.一言九鼎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2.《春秋》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