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次重点)和城市环境(重点) 识记: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的尺度范围,城市环境的组成,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 理解:城市环境的特征。 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一般) 识记:生态因子的分类。 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定律,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第一节 城市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环境的类型;二、城市环境;㈡ 城市环境的特征;(三) 城市环境容量;三 城市环境容量的内容 1 城市人口容量 概念:特定时期内,城市在维持一定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人口数量。在城市环境容量中起决定性作用,人口确定后用地规模也就确定了 特点:有限性(空间)、可变性(因科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且人类活动强度也会随时间而改变)、稳定性(相对)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各种资源、能源、地理条件等)、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生存空间质量(生存空间及其质量) 计算:P=b×s (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平均人口密度) ; 2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概念: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的污染物总量 计算:大气环境目标值与本底值之差,取决于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 3 城市水环境容量 概念:在满足城市居民安全卫生使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城市水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质负荷量 计算:取决于水环境的量及状态;该污染物的特性;人及生物机体对该污染物的忍受能力 污染物环境容量=污染物环境标准*水体积 *污染物自净系数 ; 4 土壤环境容量 概念:土壤对污染物质的承受能力或负荷量。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净化能力的大小 计算:分绝对容量与年容量 绝对容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年容量=绝对容量*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净化率 5 城市工业容量 城市自然环境、资源能源、交通区位条件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对城市工业发展规模的限度; 6 城市交通容量 概念:指现有或规划道路面积所能容纳的车辆数 计算:T=MEd·t·r/BR T-交通容???; M-道路网面积; E-车行道占道路网面积比例; d-机动车占车行道面积比例; t-每辆车每次出行时间; r-交通管制折减系数; B-每辆车占车行道面积比例; R-出车率;(四)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大气污染 按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与污染源的关系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1 颗粒污染物(包括固体和液体粒子) 尘粒:粒径大于75μm,易沉降 粉尘:机械或自然过程产生,分为降尘和飘尘,降尘粒径10μm以上,易沉降;飘尘粒径小于10μm,漂浮于大气 烟尘:燃料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产生,粒径小于1μm,漂浮于大气 雾尘:小液体粒子,粒径小于100μm,悬浮于大气,如水雾、酸雾、碱雾、油雾; 2 气态污染物 碳氧化合物:CO、CO2,其中CO对植物无害对动物有害,会导致缺氧,城市中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含硫化合物:SO2、SO3和H2S,其中SO2数量和危害最大 含氮化合物:NO和NO2, NO本身无害,但在空气中极易氧化为有害的NO2 碳氢化合物:有机废气,如烃、醇、酮、酯、胺等 卤素化合物:主要指含氯化合物和含氟化合物 3 二次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气态污染物可以直接污染大气,还可以经过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物;;几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城市水体污染;;;;2011年4月初,江苏大丰市一个村庄的三百户村民家中自来水出现异常,村民饮用后集体出现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有数百人到医院就医,家禽、家畜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图为自来水管流出的有色毒水;城市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 危险废物不但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一 噪声及分类 概念:物理学上将节奏有调,听起来和谐的声音称为乐声,将杂乱无章,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称为噪声。这里的噪声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应有关。 分类: 按产生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按噪声随时间的变化:稳态噪声(声强不随时间变化)、非稳态噪声 按噪声来源: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二 噪声影响与危害 1 听力损伤 突然暴露在140~160分贝的高强度噪音下,就会使听觉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双耳完全失听; 2 睡眠干扰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即导致神经衰

文档评论(0)

文档收藏爱好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事业编考题需要答案请私聊我发答案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