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危害、趋势及其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腐败及其治理;导 言;问题:;一、腐败的界定;学术剽窃是腐败么?;停车场如此收费是腐败么?;你是否认可下面对于腐败的界定?;广州政协主席林元和批部门效率低:办事慢也是腐败 ;腐败的词源;腐败界定的不同视角和思路;1、根据交换规律解释腐败;2、根据法律准则定义腐败;3、根据道德标准界定腐败;4、根据腐败行为类型来界定腐败;王沪宁的总结;腐败界定的几个要素;定义的变化;腐败的内涵界定;二、腐败的危害;美国戴·巴利、莱福等人的观点 我国学者张曙光、张维迎、张宇燕等人结合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强调了腐败的正效应。 [讨论]腐败有理有利论? 问题: (1)分析腐败有理有利论的的价值取向和立论逻辑。 (2)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原因何在?;(二)腐败有理有利论的分析;主流经济学家的逻辑分析: 终极理想是私人财产权、自由市场、法治及宪政。但把现有制度约束条件下企业家收买、勾结官员的腐败,视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他们相信这个次优选择是现有约束条件下实现这些终极目标的唯一道路。 推论过程:面对一些僵硬的政府管制,部分企业家贿赂、收买政府官员,就为市场打开了门缝,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将会使很多人获得财产,其中当然包括企业家,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财产,就会推动政府强化法治。;腐败有利论的经济学家坚信“经济人”基本预设。然而,假如严格按照这种推论,则企业家的贿赂只会让管制趋向强化。相关官员很快就会通过经验认识到真理:维护和强化管制就是他实现自身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策略。管制权力越大,权力的灵活性越大,寻租空间就越大,贿金收入也就越多。 而且,企业家降低贿赂成本的理性策略是:不关心管制规则本身是否变化,只要该管制规则对自己,甚至仅仅对自己的本次交易不再生效即可。每个人都期望自己享有垄断特权,其他仍被管制束缚着。 反过来说,相关官员也会通过经验变得十分精明:它绝不会把一项管制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性出售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的最优策略是每次只针对单个企业家,出售管制制度的一个例外特权。这样可以保持贿金收入现金流的持久性。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腐败确实可以弱化两种不同产权制度之间转换过程的摩擦,或者说降低其交易成本。中国私人经济空间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赎买策略”。 财富的道德属性或正当性比较薄弱。富人的“原罪”问题——高度不确定——促使富人趋向于行为短期化:在经济活动中,投资倾向于投机,在经济活动之外,倾向于把钱花在奢侈品消费上。 更重要的,一个人的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他将借助何种手段保护他的财产。作为理性人,他不会把保障个人财富安全的需求,转化为普遍的保障个人财产权的权利诉求。因为成本太高,即使有这种行为,也是在搭中产阶级的便车,是一种投机行为。;(三)腐败的危害;非生产性寻利活动:腐败不是生产性行为,仅是财富非正当转移; 腐败直接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 腐败的负外部效应: 投资环境的恶化,国有财产的巨大损失,经济效率的丧失; 政府权威丧失、破坏法治、政府合法性削弱; 社会贫富差距,社会秩序动荡; 社会道德沦丧,价值信仰遗弃,生活质量的下降;;考夫曼:在腐败少见的发展中国家里,生活水平比其它发展中国家要高3倍。此外,反腐败取得成效的国家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他说:“腐败对投资环境会产生更坏的影响,这种坏影响超过守旧的投资环境中某些固步自封的措施,例如,要开办一家企业必须旷日持久地等待批准等。”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腐败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 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腐败是政治之癌)“腐败癌症将摧毁发展的一切努力”;三、当前腐败的特点和趋势;四、腐败产生的原因;上面只是创造了腐败的机会 个人原因: 人性与腐败的动机:自利性和经济人 文化与道德的力量:道德规范的内化、良心、道德满足感 心理上的自我合理化: 攀比心理:他拿我为什么不能拿? 替换心理:集体决策就是正当的; 从众心理:法不责众 被迫心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出现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后,腐败行为的出现还取决于制度的约束,当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时,腐败现象在所难免。 制度的约束力:发现的概率、惩罚的力度、激励的引导等。;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败的历程;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大体经历了从十五大以前的标本兼治、侧重遏制,到十五大以后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十六大以来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样三个阶段。 ——吴官正,“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求是2006年第3期 ;六、如何反腐败:教育、监督与制度并重;(一)制度设计的人性基础;(二)评价制度成效的标准:不敢、不能、不愿;“不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