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1绪论.pptx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论;1.1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3)对安全认识的四个阶段 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被动 工业革命以前 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主动但有局限性 工业革命以后 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采用系统的观点 二战时期 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动态的观点 目前 ;安全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 ,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 无大的灾害 ; (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事故现场,化学品在空气中形成白色气体向城市上空飘散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问题 从化学污染角度来看,化学工业的诞生,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 例如: 2005年6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揭密“死亡名单”》,因为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水源屡遭污染,全国各地制造出数个“癌症村”。 从动植物灭绝速度看,就鸟类而言,在1600~1900年这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 ; (2)核安全问题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能源危机带来新的希望。核反应堆在世界各国陆续建成,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由于其失控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灾害等危害,其放射性物质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 例如: 1979年3月,美国三浬岛核电站发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外泄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堆芯爆炸事故,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3)航空航天事故 例如: 1977年3月,泛美航空公司和荷兰航空公司两架波音747在西班牙机场相撞,机上582名乘客全部遇难。 1980年8月19日,沙特阿拉伯一架飞机在首都机场紧急着陆时失事,死亡265人。 1982年4月26日,从广州飞往桂林的266号飞机在桂林上空失事,112人全部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2000年6月22日,某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机,在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四台村汉江南岸坠毁,飞机解体,造成49人死亡。 ; (4)交通运输事故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 (5)工业矿山灾害; (5)工业矿山灾害;近几年来的安全生产状况;1.1.2 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1.1.2 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1.2.1安全科学的定义 1.2.2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2.3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 ;1.2.1安全科学的定义;1.2.1安全科学的定义;刘潜定义: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已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1.2.2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3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3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1.3.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 M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