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二年级下册5孙家芳.ppt

05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二年级下册5孙家芳.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两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编排内容 解决问题步骤 解决问题策略—画图 不同的列式方法 两步问题结构的反思与总结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巩固解决的一般步骤。 教学任务 2.能借图理解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3.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4.能读懂分步和综合算式。 5.对中间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策略要在交流体验中形成,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尝试的空间。 2.在对比交流中沟通认识,深化分步和综合算式理解,建立联系。 教学建议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监控思维,深化解题思路。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流程 读题 质疑 思考 写 说 交流 沟通思路,形成策略。 列式 交流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六课时 练习 第七课时 复习与整理 48 关于习题 1.交流中给方法以支撑,强化运算顺序的掌握。 2.要注重在分步和综合算式的联系上监控学生的思维。 48 3.把握难度要求,不拔高。 48 4.解决问题的题目要关注思维,注重交流。 48 5.传递思维路径,指导学生思维。 顺错误路径逆推 得到原数 按正确路径算出结果 48 类比 2.抽象复杂的叙述是学生解题的难点,要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方法。 6 4 = ÷ 6 4 = ÷ 2 4 4 2 4 2 6 7 = ÷ 具体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课时 例题1;练习十一第1---3题 第二课时 例题2;练习十一第4---6题 第三课时 例题3;练习十一第7---9题 第四课时 练习课:练习十一第10---14题 第五课时 例题4;练习十二第1---2题 第六课时 练习课:练习十二1第3---8题 第七课时 复习与整理;练习十三第1--4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 教材介绍 孙家芳 2016.1.19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1 解决问题 例4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2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3 二、教学内容简要分析 前置了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之前就有认识,本单元是综合梳理与归纳概括,认识不难但记忆易混淆。 脱式的书写格式是学生首次接触,要注意习惯的培养,确保顺序的掌握。 在情境中学习混合运算的顺序,支撑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提炼,也深化学生对计算价值的理解。 三、教材编排特点 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难点分散。 既以学生为本又侧重能力的培养。 1. 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关系处理上 2. 在画图策略和能力要求上。 四、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⒉ 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⒊ 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 掌握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脱式计算。 ◎ 理解数量关系,学会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并画图分析。 第一课时 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呈现用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回忆。 梳理提炼同级运算顺序。 教材编排内容 直接呈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支持性巩固运算顺序练习 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任务 1.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概括,根据所依据的材料的多少,可以分为整体性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的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这种概括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之一所说的,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要形成这种概括,必须借助于“完全归纳法。”所谓外推性概括,是指由某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全体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典型性概括是依据对某类事物中的典型性事物的认识而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需要借助于“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如果我们要研究的对象组成一个集合,现在我们只考察集合中有限的几个元素,就得出结论,这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