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教学实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教学实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品味、分析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的论述性语言。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议论文接触得并不多,尤其又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作品内容、背景还是作品的语言表达都让现在的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本文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 2.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小组合作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我口喊我心:( 4分钟) 上课之前,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屏显)我自信,我是中华少年。 请同学们充满自信、声音洪亮地说一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1.出示目标。(屏显)请同学仍充满自信地齐读目标。 2. 检查预习:(屏显生字) 师指名朗读。 (点出 前仆(倒下)后继 与前赴(去)后继的区别) 3.介绍背景: 一直以来我们大多是谈鲁迅色变,其实,把鲁迅的作品放入特定的背景中,读懂鲁迅并不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屏显)1931年9.18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就践踏了我东北三省。接着又向中国国内步步紧逼,妄图侵占整个中国。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说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亡国先亡心。为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针对悲观亡国的论调,鲁迅先生于1934年9月25日,“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战斗檄文,对这种悲观的论调予以狠狠地批驳。 二、我读明你情:( 5分钟) 1.齐读题目。(师板书课题,故意少写“吗”字。) 学生质疑。 师就势指导学生找出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指导朗读:读这句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悲观的、失望的) (找学生朗读) 指导:尝试在前面加一个语气词,表现悲观、失望的心理。 (唉!) 2.针对这一悲观、失望的错误观点,鲁迅先生提出了质问。板书“吗”。 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质问、愤慨)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读得没有力度。) 屏显: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指导朗读:硬一点) 学生再读。 明确:这句话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3.鲁迅的这一观点,在文中的哪一句话中得以体现?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应该把这句话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学生齐读。) 指导朗读:“中国人”三个字要读出自豪感。 学生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敌我双方的观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先生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三、我品知你意:( 28分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屏显): 谁提出的错误观点,其依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随时拿起笔圈点勾画,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错误言论是谁提出来的? 学生可能不确定答案,链接材料。 (屏显《大公报》言论)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选自《大公报》1934年8月24日 师:《大公报》发表的言论就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言论。 2.这一谬论的依据是什么呢? (1)明确:依据是:“两年以前……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师总结:这就是对方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 (2)指导朗读:读这一段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读? 课件链接《且介亭杂文》的资料: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也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设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