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资源的时间配置.pptx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4.1储蓄的性质及其形式4.1.1 储蓄的性质 储蓄不等于储蓄存款当期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都叫做储蓄。储蓄可以分为正储蓄与负储蓄。 按主体,储蓄分为:居民储蓄:个人和家庭当期可支配收入中未被用于消费的部分。 企业储蓄:企业的收入超过了他们对工资、税、利息以及红利的支付时,也就形成了企业储蓄 政府储蓄:是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在内的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之差,与财政盈余/赤字有明显的区别,后者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全部财政支出之间的差额,其中财政支出不仅包括政府消费,还包括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合称为国民总储蓄;国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与固定资本折旧之差额。国民净储蓄代表国民财富的净积累。总储蓄率国民储蓄率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内总储蓄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国民储蓄率上升,那么,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就有更可靠的资金来源;反之,如国民储蓄率下降,或处于较低的水平,那么,国内经济发展就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国外储蓄。 储蓄的形式储蓄分为金融储蓄和实物储蓄。金融储蓄就是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现金等金融资产形式而存在的储蓄。实物储蓄就是诸如住房、耐用消费品和存货等形式的储蓄。 金融储蓄与实物储蓄的比较:金融储蓄的成本较低。金融储蓄还可能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只要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名义利率,金融储蓄还会增值;实物储蓄会受到物理折旧和精神折旧的影响不断地贬值。从宏观上考虑,金融储蓄更有利于金融剩余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实物储蓄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和其它存货投资上,因此,金融储蓄更有利于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 4.2储蓄的动机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的储蓄。 谨慎动机:为预防未来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 投资动机:为了使未来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也可能会进行一些储蓄 中国居民储蓄动机4.3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4.3.1可支配收入、消费和储蓄决定消费与储蓄的最主要的经济变量就是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总收入中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一般说来,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高,但同时储蓄总额也会越多。 当期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叫做消费倾向。当期收入中用于储蓄所占的比例叫储蓄倾向。 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储蓄增加的数量就是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说来,可支配收入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边际储蓄倾向则会越高;反之,可支配收入越低,边际消费倾向会越高,边际储蓄倾向则会越低。所以,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高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会越高。 4.3.2恒久性收入与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假说,强调对人们的消费与储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是当期的绝对收入,而是一生中的恒久性收入。 恒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每个时期的平均收入。一些意外的临时性收入不会使人们突然间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人们会把超出恒久性收入的临时性收入的主要部分都用于储蓄。 绝对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理论的不同政策含义:根据绝对收入理论,政府减税会引起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但储蓄倾向会上升;反之,政府增加税收则会引起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减少,但储蓄倾向反而会下降。根据恒久性收入理论,当政府减少税收时,只有减税被认为能够引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时,消费支出才会增加;反之,当政府增加税收入,只有增税被认为能够引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时,消费支出才会减少。 生命周期储蓄 在一生中所挣得的收入的时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参加工作之前或退休后就基本上没有收入或收入极低,在一生中收入的取得和支出的时间分布具有不一致性。人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各个时期做出消费和储蓄的最佳分配。一般地,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中年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尽可能使他一生中的消费保持恒定,因此,从总体上说,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是稳定的,相应地,储蓄倾向却会随收入的波动而不断地变化。 生命周期内储蓄余额的变动根据人生周期储蓄理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一国总储蓄率有重要影响。适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一国的总储蓄率可能会上升。适龄劳动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上升所带来的国民储蓄率的上升,叫“人口红利”中国人口结构 单位:%年龄组1953196419821990200020050-14岁36.2840.6933.5927.6922.8919.5515-64岁59.3155.7561.566.7470.1571.3765岁以上4.413.564.915.576.969.084.3.3消费与储蓄的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他在收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