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就在基层群众中.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办法就在基层群众中 “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这是省委李强书记在今年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所强调的。作为江苏欠发达县份的县委书记,感受尤为真切、深刻。“十二五”末,灌云的各项主要指标在全省县(市)的排名基本上都是垫底,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排全省倒数第一与第二。怎样才能让父老乡亲的“口袋”尽快鼓起来,是我到灌云工作一年多来始终焦虑、苦苦思索和用心实践的重大课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南岗乡岗北村是我今春大走访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这个村,是因为岗北既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又是组织部门排出的软弱基层党组织之一,是“双料”后进。前年底任职灌云下村调研的第一个点也去了岗北,当时给我的震撼很大,全村60%的农户年收入还不到全县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困户有62户,集体收入基本没有;“两委”班子不齐,支书长期空缺,而且是“七个党员八颗牙”。 那次走访贫困户朱继才,75岁的老人守着3亩薄田度日,老伴72岁长期有病,唯一儿子40多岁还是光棍,一家人住在2间小房子里。那是我见过最差的房子,家徒四壁,都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房子。记得当时抓住老人干枯的手,看着他佝偻的身板,五味杂陈,尽管把牙咬得紧紧的,但还是没能控制住噙在眼中的泪…… 去年9月村级换届前,我又去了趟岗北,感觉有了些起色。一晃大半年又过去了,现在的岗北情况怎么样?朱继才老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扶贫开发进展得怎么样?这些问号都提醒我,一定要再去岗北看看。 到岗北只有半个多钟头的路程。再次来到朱继才家,房子还是那房子,但整洁了许多,老人脸上的愁容也不见了,乐呵呵地对我说,县里、镇里和村里都把他家当重点来扶贫,村里潘书记还拉他家进家庭农场,为儿子介绍了份工作,收入4万多元,准备积蓄一两年盖新房,讨个儿媳妇。 听了老人的话,很欣慰,似乎看到了岗北脱贫的一丝曙光。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该村新任书记潘家凤说:上任后铺了路、修了渠,办了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花木苗圃,准备再发展千把亩大棚,建光伏顶棚电站。但自己年近六旬,岁数大了,精力、思想跟不上,希望培养个年轻有为的尽快接班。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王明高也动情地说,潘书记这么大,能干几年?岗北脱贫,给钱、给东西,还不如建个好支部…… 可能是县、乡、村三位书记在场,老王的话不是很难听,但我还是听出了话中的无奈,稍许兴奋的心情刹时既沉重又隐隐的刺痛。想想这几年我们在扶贫上用的心思够多的,投入的资金项目也不少,为什么有些村一年两年还是老样子,群众的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多少?个中症结,恐怕就在村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不够坚固。“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羊”,这在岗北得到了充分验证。 灌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确实很重,重就重在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薄弱上。村支书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较低、发展能力不强,灌云富民的文章难做。所以,富民关键要把村级组织建强,这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只有产业兴,才有百姓家业旺” 东王集镇盐东村是紧挨县城的城郊村,听说这两年盐东和附近几个村用O2C模式培育情趣内衣特色产业,而且发展得不错,早就想去看看。 “三八节”下午,我和办公室的同志没打招呼到了盐东。走进村里,感觉明显不同于其他村,拉货的、送布料的三轮车、小皮卡进进出出,“咔嚓、咔嚓”的缝纫机声听起来也是那么的悦耳,好多帅哥靓女忙里忙外,好不热闹,不像有些村农户不是关门上锁就是老人、孩子,冷冷清清。 步入一家两层小楼的院子,主人姓李,听说是县委书记来很激动,邻居们也都热情地围过来。老李是个中年汉子,家里有6口人,早年在广州打工,前年回来办情趣内衣加工,网上销售。去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媳妇也回来了。现在有10台缝纫机,雇了8个工人,年收入40多万元,工人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老李领着我们又走访了几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 闻讯赶来的村支书郭加连介绍说,全村580户中80%都在做情趣内衣,而且带动了附近几个镇村都在搞,从业人员2万多。有一定规模的“工厂+电商”有500多家,年销售额10多亿元,其中规模千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最大的近1亿元。电商市场份额占全国的65%以上,产品还卖到了欧美和中东。他信心满满地说,只要产业兴起来,就不愁家业不旺,下一步准备建时尚风情小镇,争创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村。 细细品味村支书的话,“只有产业兴,才有百姓家业旺”,真是有道理!扶贫开发也好,结对帮扶也好,建设小康也好,只有抓住产业、抓住创业,才是真正抓住了牛鼻子。如果全县的村都像盐东一样,如果能让全县近30万在外打工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何愁灌云不崛起。百姓哪个想背井离乡去谋生?我们应该把聚焦富民的焦点放在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和必要的基础条件,放在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和鼓励全民创业,把“孔雀东南飞”变成“凤还巢”。 “干部不辛苦受累,群众必定吃苦遭罪” 尽管灌云总体发展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