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AGE / NUMPAGES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 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古老微生物。 它们的结构既不完满与原核生物相同, 也不相同于真核生物, 但更凑近于真细菌,因此,被称为古生菌或古细菌。因此,原核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真细菌 真细菌也称为细菌,是指宇宙生物进化树上细菌域分支中的原核微生物。 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 多,多以二分裂方式生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细菌的生殖和菌落的形成 1、 细菌的生殖方式 当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取了营养物质后, 发生一系列的系列化合成反应, 把进入的营养物质转变成为新的营养物质—— DNA 、 RNA 、蛋白质、酶及其他大分子,此后菌体开始了生殖过程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①裂殖 裂殖是细菌最宽泛、最主要的生殖方式,平时表现为横分裂。 ②细菌的分裂过程 第一是核的分裂和隔膜的形成 第二步横近邻的形成 最后子细胞的分别。 ③ 芽 殖 指在母细胞表面 (特别在其一端) 先形成一个小兴起, 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 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生殖方式。 2、 细菌的菌落特点 ①菌落:单个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生殖到必然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必然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集体, 称为菌落。 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晌, 便成为菌苔。 ②菌落特点 各种细菌在必然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点拥有必然的牢固性和专一性, 这是衡量菌种纯度, 辨别和 判断菌种的重要依照。 ③如何描述菌落特点 菌落特点包括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彩,质地,颜色,透明度等。 ④影响菌落特点的因素 组成菌落和细胞结构和生长行为;周边菌落影响菌落的大小;培养条件。 纯培养:克隆, 菌苔。 古细菌 古细菌是依照 16SrRNA 寡核苷酸序列解析,显示出三个主要的生物域(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之一。 一、 古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古细菌的细胞壁: 1)不含肽聚糖,细胞壁成分不含胞壁酸、 D 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因此古生菌细胞壁溶 菌酶对古生菌没有溶菌收效; 2) 古生菌具多种特别结构的细胞壁,如由假肽聚糖或酸性杂多糖组成的细胞壁,由蛋白质或糖 蛋白的亚单位组成的细胞壁,同时拥有假肽聚糖与糖蛋白外层的细胞壁等种类。 古细菌的细胞膜: 磷脂中疏水尾有特其他长链烃组成 甘油与烃链由特其他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 存在独到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杂膜。 古细菌的 DNA 与真细菌的染色体相似由不含核膜的单个环状 DNA 分子组成,但大小平时小于 大肠杆菌的 DNA 。 古细菌的核糖体 ( 1)核糖体:大小为 70S,但其结构近似于 80S 型的核糖体,其 16S rRNA 核苷酸序次独到, 既不相同于真细菌,也不相同于真核生物。 ( 2)tRNA 成分:其核苷酸序次也很特别,且不存在胸腺嘧啶。大多数种转移 RNA 中不含二氢 尿嘧啶。 3)蛋白质合成的初步密码:始于甲硫氨酸,这点与真核生物相同。 表 2 真细菌和古细菌间的某些差别 特点 真细菌 古细菌 细胞壁 有胞壁酸 无胞壁酸 脂类 酯键连接 醚键连接 初步 tRNA 甲酰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核糖体 链霉素和氯霉素敏感白喉毒素抗性 链霉素和氯霉素抗性白喉毒素敏感 三、 古细菌的类群和生长环境 古细菌类群包括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计的细菌, 如热泉 (硫化叶菌属和热球菌属 )和高盐 (盐杆菌属 ) 及产甲烷菌如甲烷杆菌属,该菌代谢结果产生甲烷。 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 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蓝细菌 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一、 形态 蓝细菌形态差别极大,有单细胞和丝状体两类形态。细胞的直径从~ 1 m 到 60 m,丝状体的长度差别很大。多个个体齐聚在一起,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很大的集体。在水体中旺盛生长时,可使 水体颜色随菌体而发生变化。 二、 特点 1)分布极广 2)形态差别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 3)细胞中含有叶绿素 a,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 蓝细菌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中第一个产氧的光合生物, 变、真核生物的进化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4)拥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  对地球上从无氧到有氧的转 5)营养极为简单, 不需要维生素, 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 多数能固氮, 其异形细胞( heterocyst ) 是进行固氮的场所。 6)分泌粘液层、荚膜或形成鞘衣,因此拥有强的抗干旱能力。 7)无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进行光趋避运动。 8)好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飘扬,保持在光辉最充足的地方,以利光合作用。 三、细胞生理特点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

文档评论(0)

173****9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