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冯天瑜六分法:(《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或称“元典时代”。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0年的这四个多世纪,是一个连续的文化过程。
;冯天瑜六分法: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近古文化定型。
第六、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4千年前);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称之为“黑陶文化”。;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三、原始观念文化
1、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太阳、土地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礼记·祭法》);生殖崇拜:对自身的繁衍的关注---炽热的生殖崇拜
陶塑孕妇像(红山文化);祖先崇拜;2、原始艺术
;四、原始社会组织
1、母系氏族
《吕氏春秋·恃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2、父系氏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部落联盟产生---禅让制;五、上古文化分布
1、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2、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3、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夏朝宫殿遗址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伯益像 ;成汤像 ; 商朝的统治长达500多年,最后一个商王是纣王。纣王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快速走向灭亡。;殷商神本文化;二、周人的文化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 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维新。
(1)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周朝为了有效地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分封姬姓贵族子弟和功臣、还有殷商后代(兴灭国、继绝世的文化传统)到各地去建立政权。西周初年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其中姬姓的达53个之多。
(2)确立了礼制。就是周公着手建立的周王朝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渗透伦理道德精神 )。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宗旨就是要“别贵贱,序尊卑”。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三、夏、商、周文化的成就:
第一,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
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就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商朝的历法中还有农事的安排。
第二,青铜艺术方面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
第三,在文字方面,商朝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从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22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公元前221年)这500多年间,习惯上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476年以前为春秋时期,这段时期同孔子所编的鲁国史书《春秋》的时间大体上差不多。公元前475年到秦统一中国为战国时期。在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文化重组?
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学术环境活泼浓厚,滋养了不同的文化学派。
私学兴起
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进一步促进了当时诸子峰起,学派林立的局面。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 。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稷门外设置学宫,招聘天下贤者来此讲学。于是,“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