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
(2021年版)
2021年7月
目 录
一、狂犬病诊疗规范
二、犬咬伤诊疗规范
三、猫抓咬伤诊疗规范
四、啮齿动物致伤诊疗规范
五、蛇咬伤诊疗规范
六、猴咬伤诊疗规范
七、马咬伤诊疗规范
八、猪咬伤诊疗规范
九、禽类啄伤诊疗规范
十、胡蜂蜇伤诊疗规范
十一、海蜇蜇伤诊疗规范
十二、蚂蚁蜇伤诊疗规范
十三、蜱咬伤诊疗规范
十四、蜘蛛咬伤诊疗规范
十五、石头鱼刺伤诊疗规范
附录:编写专家组名单
狂犬病诊疗规范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缺乏特
异性治疗,病死率几乎100%。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人数一
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一、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弹状
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 (Lyssavirus)。2018
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明确的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共16
种(Species),划分为3个不同的遗传谱系(Phylogroup Ⅰ-Ⅲ)。
我国目前主要流行Rabies virus (RABV),也有 Irkut virus
(IRKV)报道,二者均属于遗传谱系Ⅰ,现有疫苗均可预防。
狂犬病病毒体外存活能力较差,易被脂溶剂等灭活。
二、流行病学
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流行,大部分病例发
生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年死亡病例数约59000例。近10余年来,
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病例最多的2007年,
报告3300例,而后逐年下降,2020年报告202例。
所有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病毒易感,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
3
存宿主包括犬、猫等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 (蝙蝠)。猪、马、
牛、羊、骆驼等家畜为非狂犬病储存宿主,虽然可感染发病,
但传播狂犬病风险较低。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染狂犬病,
目前无导致人类狂犬病病例的证据。人与人之间的狂犬病病毒
传播,仅偶见于狂犬病感染者作为供体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犬
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约占95%,其次为猫。鼬獾、红狐、
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狂犬病宿主和传染源。
三、发病机制
狂犬病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病毒自皮肤或黏膜破损处
入侵人体后,致病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神经外少量繁殖期、
快速逆轴浆移行期、病毒扩散期。病毒进入伤口后,在被咬伤
的肌肉组织中复制,在局部可停留3天或更久。其后病毒通过
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周围神经系统,以运输小泡为载
体,沿轴突以逆轴浆运动的方向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上行到
背根神经节后,在其内大量增殖,然后侵入脊髓和其他中枢神
经系统。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增殖后,通过在运动轴突的顺
向轴浆运输扩散进入腹侧根、背根神经节及其感觉轴突,并感
染感觉轴突支配的肌梭、皮肤、毛囊及其他非神经组织。病毒
侵入的各器官组织中,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
病毒量较多。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
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迷走神经节、
4
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或者
猝死。
四、临床表现
狂犬病病毒感染后经过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后发病,临床过
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等三个阶段。疾病发展是连
续的过程,各阶段并不能截然分开。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狂躁
型和麻痹型,其中狂躁型占80%以上,麻痹型不到20%。此外,
尚有部分不典型病例,见于蝙蝠来源的狂犬病。
(一)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极少在1周以内或1年
以上。
(二)前驱期。一般持续2~4天。表现低热、倦怠、乏力、
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烦躁、恐惧、易怒、失眠或抑郁等症
状。50%~80%的患者在已愈合的伤口周围出现麻木、发痒、灼
热、刺痛等症状或虫爬、蚁走感等异常感觉。部分出现叩击性
肌肉水肿 (叩击部位肌肉耸起)。
(三)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