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第5版;第二十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目 录
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第2节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
第3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用药;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 糖尿病的分型 ;;胰岛素发展史;按制剂来源分类:
动物胰岛素,包括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
半合成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
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分为酸性可溶性??岛素和中性可溶性胰岛素
中效效胰岛素:低分子量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s insulin,NPH)
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rotamine zinc insulin,PZI)和甘精胰岛素;胰岛素各种制剂的特点;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1. 低血糖反应 为常见不良反应,由胰岛素过量所致,出现饥饿感、头晕、出汗、心跳、烦躁、惊厥甚至昏迷。为了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随时准备含糖食物,严重者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2. 过敏反应 发生率低,为局部反应,轻微而短暂,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偶可引起休克,近几年来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3. 胰岛素耐受性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剂量超过100~200IU,持续48~72h者,即发生胰岛素耐受。;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氯苯甲噻嗪、苯妥英钠等可升高血糖,合用时应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2. 钙通道阻滞药、可乐定、二氮嗪、肝素、吗啡、尼古丁等可改变糖代谢,使血糖升高。因此胰岛素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加大剂量。;3.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药及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等可
与胰岛素竞争和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水平增高。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加重胰岛素的低血糖症。
5.乙醇减少肝葡萄糖输出,过量可引起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胰岛素的常用量为0.6~0.7IU/(kg?d) 轻型病例每日给胰岛素20IU以下,中型病例在20~40IU之间,重型病例40IU以上,对糖尿病昏迷,总用量约100IU并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
对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量的40%~50%作为基础胰岛素;15%~25%在早餐前,15%在午餐前,15%~20%在晚餐前注射;若患者在睡前加餐,???需10%左右的胰岛素,于餐前20~30min皮下注射。
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联合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是指患者白天继续口服降糖药,在早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或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替代治疗是指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每日2~3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磺酰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第一代磺酰脲类包括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与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因其具有肝脏毒性和容易发生低血糖,现已极少应用;
第二代磺酰脲类包括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和格列波脲(glibornuride)等,因作用强,剂量小,毒性低而广泛用于临床;
第三代磺酰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 ;1. 降血糖作用 本类药物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有降血糖作用,但对1型或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
2.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除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外,能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GLUT4从细胞内移位到细胞膜上。
;
3. 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
4. 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
5. 减少肝糖输出;磺酰脲类;
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发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单独使用磺酰脲类血糖难控制,需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肥胖者或超重者,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可加服磺酰脲类药物。
某些缓慢发病的1型糖尿病应加用噻唑烷二酮类或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以减少磺酰脲类用量。;胃肠反应 有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胃痛、厌食、腹泻,大剂量应用1~2月内可出现肝损害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过敏反应 皮疹、药热、皮肤红斑等。
低血糖反应 是磺酰脲类最常见的副作用,常因药物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为多见。
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嗜睡、眩晕及共济失调;血液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