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方法。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学时安排:9学时。 教学方法: (1)理论讲述。(2)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3)案例分析。 (4)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提问,辩论教学法、演讲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 考;(5)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6)实践教学:安排学生作课外阅读、调研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问题导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目的:一是对绪论部分相关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二是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学手段:提问与讲解相结合)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人们在实践中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物质 案例分析:追问“宇宙之砖” 从远古代开始,人们就探讨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有没有公共的基本单元。 据古书记载,相传在我国的殷周之际,劳动人民就提出了“万物皆由未来水、火、土构成”的五行说,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到公元前,墨子进一步提出“端”的概念,认为不断地分割物质,最后就得到不能再分割的微小粒子一端。与墨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康德该克利特把实物的最小单元称为“原子”,意即不可再分之物。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古人对物质世界的这种种猜想尽管还属于思辨上的赚测,这种朴素的原子论对于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却都是一种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其后漫长的封建统治和宗教神学的楷下,原子学说长期没有得到发展。到了17世纪,近代的实验科学开始发展起来。1661年,英国的波义经过定量的实验,提出了元素的概念,认为元素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物质。在这以后的100多年里,人们相继通过实验发现了氢、氮、氧等元素,而且化学实验的技术也从“定性”发展到“定量”水平。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结果比如化学元素反应所遵从的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形成化合物所遵从的定比定律、比定律等——启示人们推想物质是由一些不可毁灭的微粒构成的,而且各种不同的元素微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化合物。在19世纪初期,形成了分子原子论。人们认识到,在物质的结构中存在着分子、原子这样的层次。宏观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分子则由原子构成。原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 在这之后的儿十年里,人们用实验方法发现的元素总数扶摇直上。其中有的内网发光,有的乌黑透亮,有的能烧,有的会爆炸,有的却不胜馅火…在这些表面现象的巨大差异背后,会不会有什么更为本质的规律呢?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种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次序排列起来,发现元素的化合价展现出一种极有趣的周期变化规律。在经过反复研究并校正了实验资料上的一些错误之后,门捷列夫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空格预言了一些未知的新元素,当这些空格的主人纷至省来时,预言逐一被实验所证实。直到今天,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它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征途上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成就。但是从发现元素周期律到真正弄懂元素为什么会展现出这样的周期性,人们其后又花了好儿十年的时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当人们进人比原子更为深入的一个层次,找到了更为本质的东西之后,才对化学元素的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基本粒子”的规律性来说就具有意义重大的启发性。 但是把原子视为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物质单元的观点却一直保持到19世纪末期。当时,在一系列重大发现面前,这种陈旧的形而上学观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也就在这时,人们对原了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电子的发现是原子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但标志着人们结识了一个新的微观伙伴,而且明确地提示了原子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可以说,电子的发现是人们认识原子世界的开端。发现电子的历史是和人们研究稀薄气体中的放电现象关联在一起的,而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又和抽气机性能的改进直接相关。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气

文档评论(0)

liuyiyaoy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