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选址方案及建设条件
一、选址方案
(一)项目的具体位置
根据某市体育局渝体[2001]186号《某市体育局关于申请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立项的函》以及某市计委对本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本项目地址位于某市渝中区体育村34号地块。该地块位于某市大田湾体育场旁,紧邻某市体育馆,地址南向是急救中心,东南是某市文物保护单位---跳伞塔。
(二)区位优势分析
大田湾体育场建于1955年,属国家甲级体育场馆,也是某市唯一的国家甲级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建成后举行过多项重大体育赛事。体育场周围的市政基础设施完备。而且项目所在地位于某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渝中区,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在市内各地都可方便地乘坐公共汽车到达此地,建设中的城市轻轨交通线也从附近经过。
通过举行各种比赛,大田湾体育场附近的区域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特别是通过举行全国足球甲A联赛,使大田湾体育场在市民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区域内浓厚的体育氛围不仅促进了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且也使区域内体育从业人员增多,体育相关的商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项目具备形成体育产业的基础条件。
将“某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在此处也是考虑到该区域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和周围完善的配套设施,通过媒体的宣传介绍,加上市民对大田湾体育场的了解,可以迅速认知健身活动中心的基本宗旨,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健身活动。在此基础上,新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将和原有区域内的体育设施相结合,充分挖掘现有体育设施的潜力和发挥新建健身活动中心的辐射力,组成规模庞大的体育社区,更好地传播和实施《全民健身纲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二、建设条件
(一)气象条件
本工程建设场地地处某市渝中区,气象条件如下:
1. 气温
绝对最高温度                         42.2℃
绝对最低温度                        -1.8℃
历年年平均气温                       17.8℃        
最冷月平均气温                       7.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7.4℃
2. 相对湿度
历年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6%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3. 降水量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                     1008mm
最大日降水量                         192.9mm
最大小时降水量                       65.2mm
4. 历年平均蒸发量度                  1137.6mm
5. 历年平均气压                      983.9Pa
6. 风向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                          N、EN
最大风速                              15.6m/ S
瞬时最大风速                          28.4m/S
基本风压                              0.3kn/m2                             
7. 历年平均雷暴日                     38.6d
8.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230h
(二)地形、地质条件
本建设场地紧邻某大田湾体育场,建成后将与原游泳馆整合。
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大田湾体育场游泳池区段,需向南切坡扩大范围。场地范围内地面标高249.3至242.2米,大部均系人工平整的地面及水池,南侧斜坡带宽度14至20米,坡度25至35度。
2. 场地工程水文地质简单,基岩埋深不大,岩石组合单一,整体连续型好,未发现不良地质条件,适宜建筑。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了多项报建工作,对已定的地址进行了前期的场地拆迁及回填工作,并由某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初步设计。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渝中区的主干地段,施工车辆可以直接进入施工现场;水电可就近解决,已具备施工条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