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恢复建议.docxVIP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恢复建议.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恢复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杨倩茹 杨正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贺兰山是宁夏乃至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和恢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行动自2016年初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泰峰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必须从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推动贺兰山环境整治工作。各有关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按照责任分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贺兰山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11月底,保护区内74座矿山中,有责任主体48座矿山已全部关停且按要求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恢复治理总面积3875.94公顷,169处整治点得到了有效的整治,贺兰山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看到整治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被破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认真汲取贺兰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经验教训,对于更好地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加快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北起麻黄沟,南至三关口,西到分水岭,东至沿山脚下。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总面积为1935.35平方公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截至2016年初,仅保护区石嘴山段就有各类矿山企业和其他人类活动点114个,其中,矿山企业47家,已关闭取缔但未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28家,保护区内存在的工矿企业违法违规审批、露天采矿、土地用途管制不严等问题,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对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粗放型发展模式破坏原始地貌,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贺兰山东麓区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周边市县煤炭资源及基础建筑材料的主要开采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约有上千亩的荒漠草原、原始山体被破坏,留下大面積沙坑和废渣堆积而成的“渣山”。破碎和裸露的地貌使本就环境脆弱、植被稀少的戈壁荒漠沙化加剧,严重影响银川市的空气质量。采矿区植被遭破坏,深坑积水,边坡陡峭,埋下多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近年来,贺兰山沿线一带不断出现暴雨等极端气象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沿山公路交通中断、车辆滞留、群众受困,其中2016年8月21日晚的特大暴雨更是导致贺兰山岩画遭灾,不少珍贵岩画被毁。 无序开发、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砂石开采管理力度和采空区的复垦力度,但由于缺乏整套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技术和经验,也没有统一规范的生态恢复治理方案,难以形成管护合力,生态恢复治理进度远落后于开发破坏的速度,贺兰山东麓的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沿线市县区的生态安全。 利益驱动导致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二次及多次占用现象严重,打击难度大。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加之房屋建造、高铁建设等大量基建项目对砂石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给非法盗采者提供了铤而走险的巨大利润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发生在保护区及沿线非法占用农用地和非法盗采砂石的刑事案件达15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银川市西夏区国土分局三部门共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136起,非法采矿案件17起。不少违法者系在原破坏现场基础上进行二次或反复破坏性开采,导致违法事实和破坏面积难以准确界定,增加了打击难度。 贺兰山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原因 保护区规划不尽合理,形成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有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面积进行了调整,总面积减少了127.31平方公里。建区初期,由于片面追求保护区面积最大化,缺少详细调查和合理规划,因此,将不少村庄和农田甚至部分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工矿企业也划入了保护区范围内。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不少工矿企业在手续齐全、合法经营的过程中被告知因地处自然保护区、属破坏环境而被迫停产停业。后经几次调整范围,仍然没有将所有采矿点从保护区调出,这就为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持续存在、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埋下了隐患。 地方政府部门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保护区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当生态环境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