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一:(中国网)
可惜!学生欠债百万跳楼造成惨剧发生的元凶竟是这
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大学生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他死前发给同学的一段遗言,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一个普通的学生是怎样背负上百万的债务,又是什么逼得他走投无路,以死相赎呢?
3月9号是小郑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当天晚上七点,寝室的同学收到了他发来的最后一条语音信息。
小郑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透漏着绝望,据同学介绍,班长信息中所提到的欠款的当事人正是这些同学,通过网络上的在校生信用贷款平台,小郑以同学的名义贷了数十万元。
甚至有一部分当事学生,对借款的事情毫不知情,直到催债公司找上门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身负巨额债务。
记者联系到小郑的家人,小郑的父亲对此也是一头雾水。事件牵扯到的每一个人仿佛都是受害者,造成惨剧发生的元凶又是什么?
寝室遗留下来的账单上显示,从2014年开始,小郑就开始办理各种信用卡,不少刷卡账单至今还没有还清。
而小郑给同学们所打的欠条上也表明,从2015年开始,小郑就开始接触各种网络贷款,种类达到了数十个。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水平,现如今校园信用贷款非常风靡,不需要任何抵押,动动手指就能借到钱。
按说,任何借贷都需要本人亲自办理,小郑的室友告诉记者,学生中负债最多的就是他,共计十一万元,网络上跟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可这些贷款最后却都被成功的受理。
为了解网络校园贷款的办理流程,记者随机拨通了一家名叫“名校贷”的校园热线,询问办理贷款的相关事宜。
在名校贷工商营业执照上明确标注,其营业范围不得从事信用担保,金融担保等相关业务。这些公司向学生贷款的合法性真的有保障吗?
事发后小郑曾给涉及网络借款的同学每个人打了一张欠条,并列出了所有借款平台的名称以及具体金额,但事到如今,小郑已然遭遇不幸,拿着这一纸欠条的同学们,又该何去何从?
律师:如果涉及诈骗,由法院裁决后这些学生自身可以不予承担这部分债款。
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本案中,校园贷款的出现是否合法。
案例二:(新华网)
揭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月息0.99% 实际年息超20%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