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各国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 遵汉制 兰台也是贮藏图籍重要场所 宗庙也是中央档案典籍的收藏之处 四、社会动荡对档案的破坏 长期的社会动乱,对档案典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西晋惠帝时“八王之乱”,怀帝是的“永嘉之乱”等 少数民族的战争,档案典籍的毁坏尤为严重。 (3)文书的安全措施 1)发文人自封,加封泥,盖印章,并在封面注明收件人姓名或单位及发信时间,防备私拆。到达邮亭,按照所有公文来去方向、件数多少集中捆扎装匣、箧或囊传递,并盖章,章上三道刻痕,绳子入痕捆扎,并有孔备放封泥,之后登记造册。 2)严密的收发手续,在收转的过程中,所有经受人员都要加盖印章、人员的签名、文书的去向、份数、收寄人以及转递的时间、地点等等,都要登记造册,以备后查。 3)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检查程序。 三、汉统治者对档案的手机与保管 (一)汉王朝对档案的收集 1、两汉时期档案收集所具备的条件 (1)承袭中央集权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2)军纪严明 (3)萧何对秦中央王朝地图、律令、等档案的收藏。 (4)两汉王朝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文人志士对遗失民间的各类典籍的寻觅和收集。 (二)保管——建造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 石渠阁:西汉萧何为收藏入咸阳后收集的秦朝图籍档案乃造石渠阁。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有利于防火防盗。武帝后不仅藏书,且供大臣探讨国政。 石渠阁遗址 石渠阁复原图 兰台:西汉时建,位于汉宫中,隶属御史府,御史中丞主管。置兰台令,选能通仓颉者、史籀篇者担任,掌图籍秘书。兰台原来保管图籍多为监察百官而用,故有称御史为兰台,后东汉时班固任兰台令修史,故史官亦被称为兰台。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东观:位于东汉洛阳南宫,殿名,是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和高级学者进行文化学术活动的场所,主要收藏包括历朝注记,尚书所掌档案以及功臣功状(即官员人事档案)和前朝旧典等。外廷官府所藏:太常主管国家礼仪祭祀,太史负责编修国史,博士文学侍从都有保存和利用档案的职责。内廷所藏:宫内延阁、广内、秘室等处是存放图书档案的殿阁或府库。 宗庙:藏列侯功臣受封时的丹书铁券及功臣所有功勋的记录。 四、两汉王朝档案的利用 (一)政务活动方面的利用 1、施政的利用查考 如西汉分封藩国时必利用舆地图以定国界和户口数目。 2、律法档案的利用 3、论功行赏依据档案为褒奖依据 (二)文化学术活动方面的利用 1、从事编纂史书和从事各种著作 司马迁《 史记》 班固《 汉书》 五、近世出土的汉代历史档案 1908 年,敦煌汉简出土,多为东汉至晋代边塞往来公文簿册。 1930年,中瑞学者组团在居延发现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期木简14000余枚。 1930-1934年,新疆罗布泊北岸出土汉简72枚,原属西域辖地。 1973-1974年,居延出土汉简两万余枚,并发掘出一汉代文书档案室,是收获最大,出土汉简最多的一次。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汉代帛书和帛地图,记载了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术以及地图等六类。地图汉地形图、驻军图和域邑图。 思考题 1、两汉文书档案主管机构有哪些?主要职责? 2、简述汉时文书档案官吏的地位? 3、两汉时期的文书档案种类? 4、解释:铁券。 5、汉时下行文书处理程序? 6、为保证文书运递中的安全,汉采取的措施? 7、解释:石渠阁。 8、解释:兰台。 9、近世出土的汉代历史档案有哪些? 10、汉代骤路的特点?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魏晋南北朝概况: 魏、蜀、吴 西晋、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三国疆域图 西晋地图1 西晋地图2 东晋地图 南朝地图 南北朝地图 第一节 社会大动荡对文书档案工作的影 一、文书档案工作机构的变化 (一)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战——三国 外族侵入——两晋 中国文化南迁——南朝 异族化——北朝。 两种主要影响 1、对文书档案工作的破坏 2、对文书档案工作的促进 (二)文书档案工作的变化 1、 文书档案机构和人员的变化 (1) 中央文书档案机构和人员的变化 在中央,逐渐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治的中枢系统,文书档案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 中书令 通事郎 门下省:源于东汉侍中寺,西晋称门下省,长官为侍中。 侍中:门下省长官,又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因时而异。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秦始置,汉袭,在列侯以下郎中以上设“加官”,无定员,侍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初仅伺杂事,后地位渐贵,南朝宋文帝时,掌机要,梁陈沿用,职同宰相,北魏尤重其官,呼小宰相,隋唐后改称谓及职任,南宋废。 尚书省:东汉设尚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