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摘要:邱健主任临床以治疗脾胃病见长,尤善运用半夏泻心汤经方化裁治疗脾胃病。在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思维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患者寒热虚实侧重及兼夹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加减化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用基础方,使之方证相符,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邱健主任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基层中医特色重点脾胃病专科的学科带头人。行医三十余载,擅长治疗脾胃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精研医术,善用经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用经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各种脾胃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邱健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经验浅析如下。 1 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病的辨证思维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方,由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七味药组成。其在《伤寒论》149条 邱健主任 邱健主任对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其在脾胃病的辨证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心下痞”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如五苓散、十枣汤证)等有本质的区别。邱健主任通过临床总结:泻心汤痞证见于心下,当胸之下、脘之上的膈中部位。膈,居脏腑上下之间,阴阳表里之半,为少阳所主。而前人谓,少阳外主腠理,内主膈中,为人体气机出入升降活动的枢纽,如其人本质素弱,病势消极,误下之后,客热下陷,虚邪上逆,导致升降失职,少阳枢机不利则病变内陷、阴阳互结,遂成不交之痞,因作痞也。故病在少阳,邪无出入之路,治以汗不能泄,下不能夺,惟有和解一法,故首选半夏泻心汤寒温补泻并施,以为痞证正治。 2 半夏泻心汤方解及加减化裁 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苦温,《本经》谓“主心下坚”,下气开结,和胃消痞又善降逆止呕而为君药;干姜“辛走气,辛以散之”,辛开痞结以和阴,黄芩、黄连“苦先入心,以苦泻之”,苦降泄热以和阳,泄热开痞,寒热并用共为臣药;因消痞须藉胃气以为使,故有人参、甘草、大枣,“甘以补之”,益气和中而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邱健主任认为临床上患者寒热虚实常有侧重,应根据其寒与热,虚与实之轻重及兼夹证加减,以使之方证相合。邱健主任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对经典的理解,在半夏泻心汤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用基础方:法半夏10 g,枯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3~6 g,太子参(党参)15~24 g,蒲公英15g,甘松10 g,砂仁6 g,白豆蔻6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生甘草6 g。其方配伍精当,颇有讲究。其蒲公英、甘松为药对,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甘松理气止痛,多用于寒热错杂,兼有胃脘疼痛的患者,体现了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从痈论治特点;脾胃疾病多因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故以砂仁、白豆蔻益气健脾;脾胃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久病致脾胃虚弱,运化受纳腐食功能下降,故加炒麦芽、炒谷芽消食和中,体现“六腑以通为用”特点,且其性平,多服不伤脾胃;久病损伤脾胃气血,气血多虚多瘀,多加用太子参(党参)、紫丹参(三七粉)、生黄芪以调和气血;若患者胃酸过多,可加用浙贝母,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浙贝母有制酸功效;若兼有大便难解,多加用炒莱菔子30 g,酒大黄10 g;肝气郁滞,多表现为胁肋胀闷,或痛引胁肋,或腹胀,多加用佛手、玫瑰花等疏肝理气之品,或加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之类方,体现脾胃从肝论治特点;热重则减干姜用量,阴伤明显去党参,易太子参,或加石斛、天花粉等;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胃镜常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宜加用刺猬皮、三七粉等。 3 典型医案 陈某,女,49岁。2014年9月6日初诊。主诉: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1年,加剧2周。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不适,喜温喜按,嘈杂反酸,伴纳差,乏力,口苦口臭,二便调。当地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轻度肠上皮化生。具体治疗不详,效果不佳,近2周上症加重,为求中医治疗,今来门诊,现症:胃脘部隐痛不适,疼痛隐隐,喜温喜按,嘈杂反酸,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苔黄白相兼,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治法: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0 g,枯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6 g,党参15 g,生黄芪15 g,蒲公英15 g,甘松10g,砂仁6 g,白豆蔻6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浙贝母10 g,刺猬皮10 g,生甘草6 g。清水煎,分次服用,日1剂,7剂。复诊时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