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谢您选择名昊教育,名昊内部教学资料助力您成绩突飞猛进! “随笔、杂文”综合应用 编稿:商章红 审稿:姜虹 学习目标 1. 梳理单元知识; 2. 了解随笔集杂文的有关知识; 3. 掌握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的有关知识; 4. 了解反驳文的知识。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杂文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 文艺两种因素, 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 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 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 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 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 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的特点 : 1.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杂文篇 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小到微 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录言、 记闻均可。 2. 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战斗性强。 正如鲁迅所说, 杂文“是感应的神 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 自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 刊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 体。 3. 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 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 4. 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 使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随笔 随笔一是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特点: 1. 庞杂的材料 随笔要写什么,完全由作者自己决定。在时间上,可以上下古今;在地域上,可以城乡 内外;在内容上,可以天文地理、工农学兵、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都可以随手录下。 2. 自由的形式 随笔是无拘无数的文体,形式自由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正面歌颂,可以反面揭露;可 以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可以指点江山,纵论国政;可小抒心志,娓娓而谈,也可大声疾呼, 嬉笑怒骂;可评论,可分析,可质疑。 楊老师联系电话(微信)无 感谢您选择名昊教育,名昊内部教学资料助力您成绩突飞猛进! 3. 短小的篇幅 随笔的繁荣, 是和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它常常发表在内容驳杂的报刊上, 不 占很多版面。 随笔又常常抒写作者对一人一事、 只言片语的感慨或随想, 短小自然成了形式 上的特点。 4. 诚实的品格 随笔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板面孔,一切话语都发自肺腑,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这已成 了随笔特有的风格。 字词汇总 冠(gu ān) 冕堂皇 残羮 (g ēng) 冷炙 (zh ì) 玄(xu án) 虚 孱(c àn ) 头 咄咄( duō)逼人躁( zào)动不安刹( chà)那 罪孽( ni è) 文本精要概述 理解主旨 《拿来主义》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阐明了批 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 少的条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文章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 “爱”的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其中着 重讲了父爱、母爱的不同特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