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开放合作助力成渝城市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包括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5个市[1],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乡格局、对外开放、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显著优化和提升。本文以2016年末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状况及主要城市进行描述。
一 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
2016年,成渝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5859.6亿元,分别为全国GDP和西部地区GDP的6.2%和29.2%;人均GDP为48341元,分别是全国和西部的89.6%和115.3%。2010年,成渝经济区GDP为23171.1亿元,2016年是2010年的2倍(见表1)。
表1 2016年、2010年成渝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指标
2016年
2010年
成渝经济区
全国
西部地区
成渝经济区
全国
西部地区
GDP(亿元)
45859.6
744127.2
156828.2
23171.1
413030.3
81408.5
相对水平(%)
—
6.2
29.2
—
5.6
28.5
人均GDP(元)
48341
53980
41917
25280
30876
22570
相对水平(%)
—
89.6
115.3
—
81.9
112.0
资料来源:201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7年《四川统计年鉴》,2011、2017年《重庆统计年鉴》。
|Excel下载
表1 2016年、2010年成渝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
2016年,成渝经济区三次产业比为9.5∶48.4∶42.1,与2010年的11.7∶50.3∶38相比,第三产业占比上升较为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与全国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成渝经济区仍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提升优化空间较大。与西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三次产业比为11.9∶42.9∶45.2,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领头羊。
2016年,成渝经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214.1亿美元,占全国的3.3%,是2010年443.6亿美元的2.7倍。作为“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成渝经济区正加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需求方面,2016年,成渝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624.7亿元,比2010年的9163.5亿元翻了一番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成渝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45%,高于2010年39.5%的水平,同时略高于全国44.7%的水平,表明成渝经济区内需增长较快,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布局。
城镇化方面,2016年,成渝经济区常住人口达到9486.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8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7%。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321.1万人、996.6万人和8.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方面,2016年,成渝经济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6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38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低于全国2.72∶1的水平。
二 双核城市发展迅速
近年来,重庆、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已经成为带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
(一)重庆
2016年末,重庆市GDP达到17558.8亿元,人均GDP达到8717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71.4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627.7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27.9亿元。
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等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和服务贸易等增长快于传统服务业,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44.2∶48.4。实现工业增加值6040.5亿元,占全市GDP的34.4%。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学医疗、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等支柱产业集群均发展成千亿级产业。
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方面,全面实现“4小时重庆”规划,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818公里,路网密度为3.4公里/百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为213.3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6%。
对外开放方面,重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推动建设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要件。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准设立,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渝新欧铁路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创新“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加工贸易格局,构建起符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