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18课(孟子)两章拓展资料(4篇).docVIP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18课(孟子)两章拓展资料(4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 18 课 ( 孟子 ) 两章拓展资料( 4 篇)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 学派最有威望的代表人物,后代常以“孔孟”并称,被尊为“亚圣” 。他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德政。差不多内容是: “制民之产” 、“省刑罚,薄税敛” 。理论依据包含两个方面:政治理论 是民本论,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与民同乐” ,这也是他以为实行德政的必需性。哲学理论是性善论,他以为“悲天悯人” 、“羞恶之心” 、“推让之心” 、“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四端,由此论述了实行德政的可能性。他的文章,拥有论说 文的特点,富裕气概而笔锋锋利。 《孟子》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现存七篇: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悉心》。计 261 章,约 3.5 万字。内容重要是记录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 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的论辩。 《孟子》在汉代开始遇到重视,最早的注本是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十四卷。韩愈 及宋朝理学家将之弘扬光大,朱熹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并撰写了《孟子集注》 。 较为详尽的注本是清朝焦循的《孟子正义》 。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乱不安的战国中期。 当时,七个大国的诸侯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君贵民轻,人民生活处在风口浪尖之中, 《孟子·滕文公下》一文就深刻地揭穿了这类 “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的不同等的凄惨现实。面对这类状况,孟子对不义战争提出了怀疑,主张以“德政”一统天下,在当时是拥有积 极意义的。本文的确是这类思想的详细表达。 《孟子》的相关名家议论 清朝人李耆卿在《文章精义》中对《时节不如地利》的议论: “《孟子·公孙丑下》首章起句谓:‘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下分 3 段。第 1 段说时节不如地利,第 2 段说地 利不如人和,第 3 段专说人和, 而归之得道者多助。一节高似一节,此是作文中大法度也。 ” 今人冯其庸在《历代文选》中对《时节不如地利》的议论: “孟子一向主张行德政,反 对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争城夺地而进行的不义战争, 在这一节文章里, 他以为在战争中, 得天 时之利不及得地利之利,得地利之利那么又不及得人和之利,孟子那个地方所说的‘人和’ 是指众望所归,也即是内部的团结。同时,孟子又以为只有得道〔指行‘德政’ 〕的人材能 获得这类‘人和’ ,所以他以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者必定会获得成功,失道 者必定要失败。孟子的这类思想,在当时是特别优秀的,在今日也仍旧有它的踊跃意义。 ” 今人李炳英在《孟子文选》中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 “此章说明有作为的人物的成的确是困难奋斗的过程, 是没有悠闲平顺的道路可走的。 人们要能正视矛盾, 经受 摧残,奋勇行进,不在任何困难和失败下低头,经得起考验,才能炼就担当‘大任’的力量和本事。而困难的客观环境,正是培育和增加这类精神的有益条件。若是幸免矛盾,畏难敬 安,任运流转, 那就会堕落腐化, 自取消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也’ 。在人这样, 作为一个‘国’来说,也是从困难奋斗中成长起来的。 ” 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戮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既而迁于学宫之旁。每个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膜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译文: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特别近,孟子 学了些丧葬、 [ 足辟 ] 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 “那个地方不合适孩子居住。 ”就走开了,将 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特别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戮的东西。母亲又想: “那个地方仍旧不合适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农历每个月初一这天, 官员进入文庙, 行礼膜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着。孟母想: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那个地方定居下来了。 评点:〔孟母是一个擅长教子的母亲, “孟母三迁” 、“孟母对织” 的教子故事几乎家喻晓 除此以外,《韩诗外传》还记录了他教育孟子认识自己的过错,自责自律的故事。 〕

文档评论(0)

135****67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