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教学课件-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pptxVIP

社交礼仪教学课件-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 1 本章要点 1.了解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进程。 2.掌握社交礼仪的内涵、特点。 3.掌握社交礼仪的原则。 导入案例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了,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为什么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不提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不管在哪里,你即使是一个大人物,也要知礼,懂礼,而且要习礼。 3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第一节 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4 (一)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二)从具体的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 第一节 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5 (一)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二)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年—前221年) (四)礼仪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前221年—1911年) (五)现代礼仪的发展 一、社交礼仪的内涵 第二节 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 6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三) 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四) 社交礼仪用于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 二、社交礼仪的特点 第二节 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 7 特点 传承性 民族性 变更性 针对性  一、真诚尊重原则 第二节 社交礼仪的原则 8   二、平等适度原则   三、自信原则   四、信用宽容原则 9 本章习题 案例1: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进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天鹅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问题: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怎样的品格?你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10 本章习题 案例2: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就学于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去向程颐请教学问,正赶上老师在屋中打盹。杨时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问题: 从“程门立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1 本章习题 案例3: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