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页共 1 页
水解聚马检测方法
水解聚马检测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以及标 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多种有机勝阻垢剂、聚 合物分 散阻垢剂生产的复配型阻垢缓蚀剂。该产
品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作为阻垢缓蚀剂使用。 2 引用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602 化学试剂 杂
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78-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外观:微黄色透明液体。
阻垢缓蚀剂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项目
指标
固体含量,%三
密度 (20°C, g/cm3) , 2
PII 值( 1%水溶液 ), W
外观
第 1 页共 1 页
黄棕色透明液体 4 固体含量的测定
仪器、设备
一般实验室用仪器
称量瓶 (1) 60X30mm;
恒温干燥箱
测定步骤
称取 试样,精确至,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小心摇动,
液自然流动,于瓶底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放入干燥箱中,
使试
逐渐升
温至 120°C,于 120±2°C 下干燥 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 称
重。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固体含量 XI 按式 (1) 计算:
XI =
m2 -ml mA
z 100
( 1)
式中: ml 称量瓶的质量, g;
m2 干燥后试样与称量瓶的质量, g;
mA 试液的质量, g; 5PH 值的测定
仪器、设备
第 1 页共 1 页
酸度计,分度值为,配有饱和甘汞参比电极,玻璃测量电极 复合电极。
分析步骤
称量试样,精确至,全部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
或
释至
刻度,摇匀。将试样溶液倒入 50ml 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 上,将
电极浸入被测试液中,开动搅拌。在已定位的酸度计上读 取 PII 值。
6 密度的测定
仪器、设备
密度计:分度值为 /cm3;
玻璃量筒 : 250ml;
温度计:分度值为 1°C。
测定步骤
将试样注入清洁、 干燥的量筒中, 不得有气泡。 于 2(TC 将清 洁、
干燥的密度计轻缓地放入试样中,下端应离底 2cm 以上,不 能与筒
壁接触,密度计上端露在外面的部分所沾液体不得超过
待密度计在试样中稳定后,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缘的刻
2? 3 分度, 度,即为试
样的密度。 7 检验规则
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应由生产厂的质量 督检验部门按本标准的规定逐批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 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
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
每批产品应不超过 5t。
监 的产
第 1 页共 1 页
按 GB/T6678-86 中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
采样时先充分搅匀,用玻璃管或聚乙烯塑料管插入桶深的三
之二处采样。总量不少于 1L 。充分混匀,分装入两个清洁、干
分
燥、
带磨口塞德瓶中,密封。瓶上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 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
备查。
品名称、 保存三个月
检验结果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 量的包装单元中采样核验。核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整批产品不能验收。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量法》的规定办理。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每个桶上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桶外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 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称,等级,净重,批号,生产日
商标,本标准编号,以及涂刷符合 GB191 规定的向上。
产品装入塑料桶,净重 25kg 塑桶,远途运输时,如需外包
由供需双方另行协商。
搬运及运输过程中应按放置方向小心轻放,严禁撞击,以免
倍 时,
质
内 期,
装,
泄
漏。
贮存时应保持通风,不要曝晒,贮存期为一年。 9 安全要求 阻
垢缓蚀剂产品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 戴防护用
具,避免直接接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