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灰”的认知语义阐述作者:孙谦谦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梳理了“灰”字词义系统引申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在转喻认知作用下,“灰”的词义引申表现为动作相关、实物相关和结果相关;在隐喻认知作用下,则主要从颜色域映射到心理、社会、文化、法律、等级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灰” 语义学 转喻 隐喻
????????对一个词意义引申发展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比如词汇学研究词义,主要是满足于描写词义引申的过程或事实,在对词义引申的具体描述中,只是找到两个词义之间的系联点,并不进行更深入的阐释;而语义学研究词义则更为精密和深入,主要是通过事实表象,力求探索多义范畴产生的认知方式与动因,解释人们是如何基于经验,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在不同认知域之间建立联通关系的。本文以“灰”字为对象,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其语义结合和认知的机制,厘清其语义的引申与发展。
????????一、“灰”的本义及其它义项
????????《说文解字》将“灰”归为“火”部,曰:“灰,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1],段玉裁注:“死火余烬也”[2]。可见,“灰”的本义是“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这是“灰”的基本意义,也是我们分析“灰”字其他意义的出发点。
????????我们从已有的词典辞书中可大致归纳出关于“灰”字的义项,即:①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②尘土,污垢;③特指芦草灰;④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⑤石灰的省称;⑥指涂刷;⑦碎裂;⑧烧毁,燃烧;⑨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一种颜色;⑩沮丧,消沉; 指辈分小,地位低的。这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有部分保留,此外,“灰”在现代汉语语用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用法,如“灰色空间”、“灰色收入”、“高雅灰”等,我们将其中的“灰”字义提炼出来,补充为义项; ; 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 介于非法与合法之间的; ; ;高雅,稳重。
????????“灰”的这些义项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完成的。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在这两种语义认知方式中,隐喻是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转喻概念则可以使我们通过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另一件事件进行概念化。[3]它以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为联想纽带,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实体(转喻喻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下面我们分别从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方式出发分析“灰”字的义项引申和发展。
????????二、“灰”的转喻认知引申
????????Radden K?vecses根据我们关于世界是由被感知为整体和部分的结构化的理想认知模型组成的知识,将转喻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整体ICM与部分的转喻关系及其认知理据是以事物及其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实现。[4]从转喻认知的角度作分析,“灰”的本义至少传递了以下三方面的信息:“物质充分燃烧的动作”、“燃烧动作完成后的实物”、“燃烧后残留的实物状态”。下面根据以上要素从动作相关、实物相关、结果相关三个方面阐述“灰”转喻认知而引申发展的义项。
????????(一)动作相关
????????义项⑧“烧毁,燃烧”是“灰”本义中物质形态变化所经由的动作过程,这是在一个大的语境下,由始源域中的部分概念成分即“动作过程”相关到目标义的语境触介而引申出来的,在典型转喻中,目标义“物质燃烧”得到凸显。由此,“灰”在转喻认知的作用下产生动作过程相关义“烧毁,燃烧”,这也是由于人们在表达某一动作行为时由于没有现成的语词可用,往往借用与该行为动作相关的客体来表达这一动作行为。“灰”的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在古汉语中用例较多,如“不灰之木,不热之火”(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唐开元之盛,极矣;俄顷悉灰于安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二)实物相关
????????“灰”本义中物质充分燃烧后的实物是“灰”,“灰”是固体完全燃烧形成的粉尘状物质。“灰”可以引申出义项“②尘土,污垢”、“③特指芦草灰”、“④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⑤石灰的省称”,这些义项是由“灰”燃烧动作完成的实物关联而来的,这些物质与“灰”的实物状态相同,是客体的具体类比引申。在引申时,目标义并没有湮没始源义,始源义在概念上仍然存在或处于激活状态,只是引申后的词义范围缩小,也即“灰”可以涵盖“尘土,污垢”、“特指芦草灰”、“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石灰”这些粉尘状物质,是转喻认知的作用下由整体引申出部分的义项。
????????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有言:“房顶得灰一灰了”,这里的“灰”是“灰”的一个动作义,是“⑥指涂刷”。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