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和谏议制度.pptx

7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和谏议制度.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几点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三)(一)(二)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1、西周:宗法分封制下,“世卿世禄”“亲贵合”(流变为恩荫制度)2、战国:军功授爵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请思考: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实行军功授爵制? 食有劳而禄有功 —《说苑·政理》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利禄官 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赏罚》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3、汉代: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地方官在辖地发现人才,通过考察后进行荐举,朝廷考察合格则任用为官。征辟制:征辟是征召和辟除的合称。 征召是皇帝根据临时需要直接征聘人才担任各种官职。 辟除是官员主动聘请人才来作为自己办事机构中的属官。思考:你认为察举制和征辟制相比军功有何进步之处,又有什么局限性? 君主直接选拔人才称之为“征”,又称征召;长官直接任用属吏称之为“辟”,也称辟署、辟除、辟召、辟用等。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和一些重要大臣常以“招贤”的形式人开延聘和招揽人才。燕昭公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齐威王广招稷下学士。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养士3000余人。中央长官辟署可在全国范围内选用人才,地方长官只能在其管辖区内辟署。前者的掾属升迁最快,如东汉的鲁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汉代的察举方法 皇帝下诏指定荐举的科目(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有道、敦厚、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 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考试;或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御史(东汉为尚书)及九卿策试(考试地点为太常寺或公车司马署)丞相、诸侯王、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的要求进行考察和荐举 根据对策的成绩高下,分别授予官职或选入郎官继续深造主管部分加试一些熟悉官事和书法,按“四科”的不同标准分别授予不同官职 四科内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才任三辅令。(《汉官仪》卷上) 实行举者与被举者的连坐制度。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书·武帝纪》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外篇卷十五《审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察举标准笼统,又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2、官员之私意决定进退评价: 缺点:标准过于笼统;二缺乏严密的考试。 加之政治昏暗和公卿守相举荐的多是门生故吏,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弄虚作假。 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任用“中正”官,对本地的人才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共九等。评价标准为经学、德行、乡闾清议、家世、才实等内容。除分品外,还要根据人的德行等写评语,为“状”,选用人才时,需要将“品”、“状”结合。思考:九品中正制下人才能否被选用的关键在哪里?其标准对什么人有利?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南北朝。220年开始,九品官人法。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小中正按九品评定本籍州郡人才等级核查核实上报大中正司徒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改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选用标准除经学、德行、乡议之外,增加了“状”。 “状” “品”结合,较汉代严密。选用吏部尚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门阀士族为政治的核心,寒素人才难以入仕。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5、隋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隋朝:隋文帝:分科推举人 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创科举制)唐朝: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武举、殿试 唐玄宗:增诗赋为考核内容宋朝:严格考试制度(糊名、誊录、锁院、食禄子弟复试、回避),考试范围和规模都扩大明清:考试制度更严格,八股取士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考帖经全赖背诵,做诗赋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及第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时人视为“士林华选”。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