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张承志的理想主义情结(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文学作品”的参考范文。
属性:
F-0163BX,doc格式,正文4308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张承志;理想主义 2
一、引言 2
二、“黄泥小屋”:简陋但温暖的理想家园 2
三、“黄金牧地”:辉煌灿烂的终极理想 3
四、“哲合忍耶”:信仰是一面不倒的旗 5
五、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8
正文
试论张承志的理想主义情结(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试论张承志的“理想主义”情结作者:未知摘要:张承志在其后期作品中所构成的精神世界中,向读者展示着其在流浪与跋涉中追寻理想的生命历程。《黄泥小屋》向读者展示理想家园的温馨和美好;《金牧
关键字:张承志;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引言
张承志在其后期作品所构成的精神世界中,向读者展示着其在流浪与跋涉中追寻理想的生命历程。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很少说有固定的住所,而他们,在流浪与跋涉的过程中,也给人带来一种昂扬的斗志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普通平凡的生命绽放出不比寻常的光芒。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相近的精神特质: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人格高尚、志向高远,这些品格与张承志本人的人格理想息息相关,作家通过对主人公行为的塑造完整体现了这些可贵的品格,同时也完成了作者对理想与意义的追求。本文试图以《黄泥小屋》、《金牧场》、《心灵史》为例,探讨张承志的“理想主义”情结。
二、“黄泥小屋”:简陋但温暖的理想家园
《黄泥小屋》为读者精心构建了一个简陋但温暖的家园。“黄泥小屋”也因此成了一个美好的象征,也是主人公不断追求的向往之地。对于张承志自己来说,那是它八十年代后半期最执着的主题和意象。“也许是一种病,也许是一种神示,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那样渴望描写黑夜里一方桔红色的灯火。我不知为什么总有无家可归的那种不详预感,不知自己为什么在小说中把一间泥屋定为种种人生方式的解救。
《黄泥小屋》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无家可归的穷苦民众对“家”的渴望和憧憬。苏尕三还有另外四个穷汉子,一老一少一拐子,再加上他和韩二个两个硬汉子,被心狠的东家赶到荒山上搭了个破棚子,靠着山上稀少的洋芋过日子。阿訇是个久经沙场的老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失去了两边的肋骨,但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深藏的苦难,他只顾做着日复一日的功课――颂经。苏尕三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然有着一颗沧桑的心。苏尕三是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式的人物,他因为犯下了杀人的罪,而不断被东家进行生活上的逼迫与精神上的折磨,那个隔着教门的女子对他的仰慕使他动了凡心,而东家对那女子露出的色心既让他心烦又让他心痛,他喜欢那女子,也想救助那苦命的女子,但因为他们隔着厚厚的教门,所以阿訇说:“那女子你沾不得,前面就是火狱呢。”那女子却对他说:“苏尕哥,引上我,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吧。”在那女子的心目中,苏尕三就是一个救世的英雄,跟着他一起,再苦再难她都能够忍受,因为她认为跟着他,就跟着命定的希望。文中多次写到苏三尕总是在休息之余跑到山的另一边,独自眺望远方,远方有什么?老阿訇起初不太明白,后来有一次隔着朦朦的云雾,阿訇也尝试着眺望远方,他心里感动不已。他终于知道苏尕三在沉默中眺望的东西,那是一座“黄泥小屋”。虽然一直到文章结尾,作者也没有告诉我们,他寻上黄泥小屋没有,但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在眺望与奔走中那股不移不弃的信念。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那就是人心永恒的栖居地。
在恶势力的不断压迫与陷害中,在居无定所的漂泊流离中,主人公仍执着于心中的念想为读者心中点燃了希望的明灯。“黄泥小屋”作为一种象征已在当今文学评论中具有它独特的魔力,成为贫瘠状态下一种精神向往的代名词。从生存的俯瞰到精神的仰视,从揭示生命意义到自觉赋予生命以意义,张承志创作所勾画的这一条清晰轨迹正是一部人类奋战以求超越有限生命而渴求灵魂不朽的精神史。2这种象征不仅仅是属于哪一个具体的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也是张承志心中执着追求的念想。苏三尕日夜的张望,也表明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精神驻扎地的向往与追求。
三、“黄金牧地”:辉煌灿烂的终极理想
长篇小说《金牧场》由四个部分组成,留学日本的学者生涯、西北考察的经历、知识青年草原插队和红卫兵模拟长征。整部作品充斥着对青春的追怀,对理想的追寻,对生命的赞叹,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强烈的“追祭”情怀。正如作者所感叹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