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众媒体的创新运用业余摄影师阿杜在上海的专业作品这张照片里,至少潜藏着15个广告!!三月某日,阿杜、季红英和我,去上海考察几个地产项目。在上海的项目考察过程中,全程都充斥着广告。我选了“小众媒体”这个课题,于是留心了下。我们刚上路。挂在出租车椅背的一个可拆卸塑料袋,里面插着广告单页。有些娱乐场所的广告上写着拿着这张单子去消费可以得到一些优惠。我们走在项目附近。挺寻常的一条小路,因了地砖的特殊设计而“杀机四起”。我们路过公交站。公交站牌上的电视广告,类似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我们在返程。这是一个移动电视。能调节声音大小,或者静音。我看到了Dior的广告。做事认真的阿杜还拍了一段视频。行走感悟:你可以说小众媒体侵犯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你不能否认,它们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小众媒体正挤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人类依然只有2只眼睛和一天24小时。媒体传播的过程,就是争夺这个“2”和“24”的过程。(看到这个户外,或许,你也在祈祷多长几对眼睛?)早晨。地铁里。昏昏欲睡中。漆黑的窗外突然明亮了起来,惊醒中发现是某知名饮料的动画广告。它才不管你梦中是否正在约会某个小妞或者小子。中午。卫生间。五谷轮回时。对着墙上的笑话会心一笑,抬头发现笑话上方竟然是某名车的广告。它才不管你的裤子是穿着还是提着。傍晚。小区里。出门扔垃圾。发现路边竖着一巨大的电池,原来是废旧电池回收箱,上面也刷着广告。它才不管你会不会猥琐地将电池和剩菜丢进同一个桶。何谓小众媒体?小众媒体,或称另类媒体/反主流媒体/替代性媒介,英文都是Alternative?Media。一般而言,英语世界的人士,经常以社区(community),激进(radical),前进的(progressive),有时亦以地下的(underground)媒介/报纸,与替代性媒介相互使用以“小众”这样的字眼指涉“替代性”,是台湾才有的形态(敦诚,1991)。这是一段艰涩的说明。我也没打算就此展开艰难的研究。请忽略上面的那些字,无论你能否看见(不是鄙视你的视力)。既然是实用性课件,那么我们就跳开纠缠,直奔“实用性”概念。但凡“非大众”,我们一概称之为“小众”。但凡满足“小众”受众需求的,我们一概称之为“小众媒体”。?让我们来看看小众媒体这个新鲜有趣的玩意儿目 录一、小众媒体的形成与细分二、大众媒体PK小众媒体:大众媒体的“小众化”变革三、旧式新妆:传统户外的形式创新四、受众自主的“小众媒体”: 每个皮匠都是诸葛亮五、形成产业的小众媒体六、小众媒体和外围媒体的机会一、小众媒体的形成与细分坊间传说:用户反啦!一切正如坊间传说:“用户反啦!内容生产要参与、信息选择要针对、话语权力要分享、传播垄断要打破、接收平台要无缝。最后还要加一句:FREE啊!”消费者对营销产生了免疫力《躲过雷达》一书的作者指出:“消费者就像蟑螂,我们向他们喷洒营销杀虫剂,刚开始一段时间会起作用。然后,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具备了免疫力和抗药性。”研究表明,如今每项电视广告的效果只相当于24年前的13%,价格却贵了6倍!正是这个原因,在美国,以前非主流领域,如CRM、公共关系、广告植入等占全部营销预算的比例已经从1990年的30%增加到了2000年的70%,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当媒体成倍增加时,受众却在分化“阅读的成本是时间”。受众有视听需要,但是他们不愿被强制;受众有广告需要,但他们不愿用大众的方式接受广告;受众希望自主而多选择,希望体面地走进媒介,希望接触媒介的时间成本不要太高,希望媒介传播能够特别吻合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形态。在此前提下,谁能细分媒介,谁就能创造细分的优势;谁能整合媒介,谁就能获得整合的利润。另一方面,广告主也要求媒体有更细分的受众定位。得受众者得天下!不相信这个理论的人,肯定没上过QQ。呼唤更精准的媒介投放方式美国前邮政部长,美国百货商店之父,约翰?华纳梅克(John Wanamaker)感叹:“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是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菲利普?科特勒也提到:“促销费用的大部分都打了水漂,仅有1/10的促销活动能得到高于5%的响应率,而这个可怜的数字还在逐年递减。”显然,广告主更渴望媒体提供更为精确的传播方式,帮助广告主直接锁定目标受众群体,避免广告费用的浪费。二、大众媒体PK小众媒体:大众媒体的“小众化”变革时光倒退10多年。大众媒体的狂欢盛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闻联播》收视率可以轻易超过50%。企业只需要制作一条广告,买下黄金时间,就可以让产品家喻户晓。当时的消费者对节目非常忠诚,收看时专心致志。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大众媒体,“在电视上见过”,成为衡量品牌实力的重要标准。在有150年营销史的西方,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投放巨额广告的形式已然落伍。而在只有25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