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活动简报.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划龙舟活动简报 1. 端午节划龙舟稳定样写横幅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次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们力争上游,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留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嬉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消遣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留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留念当地诞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越,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进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留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奇有所不同。直到今日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进行富有本人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头进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掌管友情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进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进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每年进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其次家乡中国湖南岳阳市,进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进行了既保存传统典礼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与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与竞赛、买卖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 想写一份关于端午节的简报,怎样写,盼望大家给点看法,多谢了 端午学问知多少(供您选择):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留念屈原的活动。然而,很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奇还要悠久。 有学者据此推想,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 菽:采集。糜:蓄糜)。 《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实行的乐观预防的措施。 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眠静养为准绳。《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同时,五月也有很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 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准备把他丢弃。 由于田婴信任:“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 宜到现在,还可以从很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其次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 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 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亲密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想,端午可能最后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 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开损害。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损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进行图腾祭的日子。 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当然解释了某些

文档评论(0)

小文文小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