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律、调和器的中国音乐史教学方法探究.docx

基于律、调和器的中国音乐史教学方法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律、调和器的中国音乐史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基于多年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实践, 结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文章提出了以律、调、谱、器这四条主线来开展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方法, 并就为什么要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如何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项阳先生指出, “任何一种音乐文化, 总有其本体的中心特征, 即律、调、谱、器诸方面”。在笔者多年的音乐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对于中国音乐史的教学, 如果以这四个方面作为主线来展开,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为什么要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 现有的中国音乐史教材大多是以朝代更迭划分音乐形态特点和性质, 也即以“编年”的体系进行编排。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能清晰的展示音乐事件的历史背景, 发现音乐形态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但在教学中, 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编年叙述的方式来讲解音乐史, 对各朝代的音乐形态罗列阐述, 则容易流于各朝代音乐成果的展览, 而忽略了同一形态音乐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性与连贯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联系。从古至今, 音乐的发展有其自身一以贯之的内在规律, 虽受历史时代背景的影响, 但与朝代的更迭并无完全吻合之处, 教学中又怎可以朝代作为音乐发展的界限呢?当今音乐史教学中“三分” (古代史、近现代、当代) 的做法, 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居其宏先生 (2011) 曾撰文批判了这种古今割裂的做法, 认为其危害在于“因缺乏历史观照的整一性和相互衔接的有机性, 学生因无法触摸到中国音乐血脉的整体跳动而常怀瞎子摸象之憾”。 笔者认为, 如果将中国音乐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单独的陈列和展示, 则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静态的博物馆式的中国音乐史, 只有对其各部分特征的发展沿革进行整体的历时的把握, 我们才可见一部全面的鲜活生动的中国音乐发展史。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将项阳先生提出的音乐文化中心特征的四个方面———律、调、谱、器———作为音乐史发展的四条主线, 纵述律、调、谱、器的产生渊源, 侧重于阐述它们的发展轨迹, 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如何以律、调、谱、器为线索展开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主要有以下几条心得: (一) 使学生明确树立律、调、谱、器的主题线索 如前所述, 现有中国音乐史教材大多以朝代的更迭为界, 在这样的体例下, 教学中首先需要向学生阐明的是音乐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 使学生明确树立律、调、谱、器的主题线索。 以律的教学为例。律学是人们对乐音结构数理关系的理论探索, 自管子的三分损益法, 至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 这一探索历程长达两千年。新律制的出现可以说是贯穿了各个历史时期:春秋时期“三分损益律”、汉代“京房六十律”、南北朝时期“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与“何承天新律”、五代“王朴律”等等。在学生头脑中树立“律”的发展史观,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的律制时, 都能将之与前一个律制联系起来, 进而举一反三。 (二) 编年讲解与专题讲解相结合 为了将音乐发展的线索贯穿起来, 教学中应适当补充律、调、谱、器等方面的专题内容, 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音乐史知识体系。 以谱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零散学习了各朝代的记谱法之后, 可以对记谱法的历史发展进行一次综合的专题讲授。从汉代投壶鼓谱始, 至南北朝时期的古琴文字谱, 再到隋唐时期的古琴减字谱、燕乐半字谱, 宋代工尺谱、俗字谱, 明清工尺谱等, 系统透彻的讲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体会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 (三) 采取不同的教学原则 针对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律重在理解, 调重在欣赏, 谱重在分析, 器重在实践。律制产生的原理是教学的难点, 需要向学生详细阐释, 使学生理解;调的教学可以融入在传统音乐的欣赏之中;通过对乐谱的实际分析使学生直观了解记谱法的发展;乐器与器乐部分的教学则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来开展, 指导和组织同学排练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代表性器乐作品, 并上台表演、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器乐的历史与发展。此外, 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博物馆、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等等。 (四)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为了激活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笔者在教学中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包括: 1. 让学生走上讲台。 在完整讲授了一个阶段的音乐文化特征之后, 可以就其中的某一点设置一个专题, 让学生搜集综合相关材料, 制作课件, 自己到讲台上来讲解, 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点评。实践证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