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72ZK,doc格式,正文4062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侗年;羌年;传承保护;经验借鉴 2
一、川西“羌年”的历史与现状 3
二、汶川地震后“羌年”的抢救性保护 4
1.政府部门的介入 4
2.媒体和旅游的带动 5
三、“羌年”的生产性保护与社会传承 5
四、结语 6
参考文献: 6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7
正文
侗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侗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创新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异质,文化间相互渗透力度开始逐渐加大,在这种国际文化接触频繁的背景下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保护和有效地传承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的民族文化从其产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其特殊性,然而就文化的保护及传承而言,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川西“羌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汶川地震后采取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抢救性保护和有效性的传承,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可以给其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字:侗年;羌年;传承保护;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87-02
“侗年”是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侗族最大的节日。“侗年”在侗语中称凝甘。每年的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贵州省榕江县“七十二寨”侗族一带的侗民们都相继过”侗年”。侗族人民认为这是旧岁已去、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辞旧迎新的时候。
侗族人民十分好客,把“侗年”节错开来过,便于亲戚朋友互相走访。一般以一个寨子或村子过“侗年”,节期各地不同,有的寨子在每年古历10月下旬过“侗年”,有的寨子则在古历11月下旬过“侗年”,还有的村寨分别在古历的10月下旬、11月中旬。“侗年”开始,侗族人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舂糯米耙,亲戚朋友相互走访,欢聚一堂,猜拳行令,共享丰收之乐。“侗年”期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2011年,“侗年”被文化部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在多元文化不断渗透交融、不断冲击碰撞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并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其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保护和传承既要注重思维理念的创新,又要借助经验模式的推广。川西“羌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经历汶川地震这种自然危机的重创后却获得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它的发展模式或生存法则应该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给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一、川西“羌年”的历史与现状
川西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山山脉、龙门山脉东南部和北部,邛崃山脉西部横亘于此。羌族人口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汶、理、茂、松潘、北川、平武等县。所处区域山峦叠嶂、地势陡峭、河谷纵横,海拔落差大,是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自称“尔玛”的羌族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所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川西羌族独具特色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保护的基底。
羌族的节日,除了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汉族传统节日,还有“羌历年”“祭山会”“牛王会”“花儿纳吉”等羌族传统节日。其中羌历年被羌族同胞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羌年”也正是羌族悠久历史、独特民俗文化和文化空间展演中最为典型的节庆民俗。“羌年”羌语称为“日美吉”,日期定为每年羌历的十月初一,节期为三至五天。由于古羌人采用十月历法,十月初一被认定为一年之始,有送旧迎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羌年”是一年粮食归仓后祭神拜祖、祭山还愿的重大日子,所以这一天,村中寨中男女老少不出远门,在家门附近的神山的神树林中集体歌舞,宰杀山羊,焚烧柏枝祭天和白石神。祭毕,众人抬着羊头和白石神游遍整个寨子,以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1986年,北京的部分羌族同胞举办了第一次“羌年”庆祝活动,1987年在西南民族学院羌族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部分羌族同胞在四川成都又过了一个隆重的羌历年。1988年至1991年分别在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县举行了第一届至第四届“羌年”活动。2006年,“羌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汶川地震之后,2009年10月,“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国际“急需抢救保护的非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