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审美赏析.docVIP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审美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君看随阳雁 #160; 各有稻粱谋 #160; 杜甫《同诸公登慈 恩寺塔》审美赏析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审美赏析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 752 )秋 天登慈恩寺塔时所作。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母亲而 建,故称“慈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 647 )。塔是玄奘在永 徽三年(652 )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 大足元年( 701 ) 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 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掌幽。七星在北 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辩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 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 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诗歌首先写道:“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高标”即高耸, 矗立,也泛指高耸特立之物。“苍穹”在中国古代指天空的意 思。具体说来,“苍穹”就是青天,苍是颜色,就是青色,穹 指天,因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弧状的。“烈风”即大而猛 的风。“休”即停息。诗一开头就出语突兀,气势不凡。不说 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邙日鸟回翼乎高标” 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 又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 夸饰塔高。为什么诗人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因为之前有“跨” 字,正与“苍穹”紧联。接着又以“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 时休”更表现了塔之极高,及其坚固。联系诗歌后面的内容, 这里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具有言外之意,可以说, 上句象征了唐王朝的繁盛,而后一句暗示了唐王朝表面上歌 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的政治危机。 写了塔高之后,诗人说:“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旷士” 即旷达出世的人。“兹”即此。“翻”即反而。这两句委婉言怀, 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 说自己不如旷达之士的清逸风雅。 而今,诗人登塔俯视神州, 触景生情,心中生起了无尽的忧虑 接下去四句写道:“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 窟,始出枝掌幽。” ”“冥搜”即探幽,即在高远幽深中探索。“龙蛇窟”形容塔内磴 道的弯曲和狭窄。诗人在此宕开“百忧”,转而对寺塔建筑进 行描绘。首先,“方知”承“登兹”。前后衔接,自然过渡。“象 教”即佛教,佛教以形象来教人,故之。“冥搜”这里有冥思和 想象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产物,塔就 成了佛教力量的象征。这里的“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二 句,不但描绘寺塔建筑的奇伟宏雄,而且巧夺天工,尽人间 想象之妙。写到这里,又以惊人之笔,点明登塔,突出塔之 奇险。接着的“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一句就是说沿着狭 窄、曲折而幽深的阶梯向上攀登,如同穿过龙蛇的洞穴,绕 过塔内犬牙交错的幽暗梁栏, 攀到塔的顶层,方才豁然开朗。 这二句不但描写细致,照应“高标”,而且又引出塔顶远眺, 推进诗歌内容的发展。 诗人站在塔的最高层,仰视观察,仿佛置身天宫仙阙。诗人 写道:“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其中,“七星在北户”就是说眼前 似乎能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这里暗示了塔高,是从 视角来写的。“河汉声西流”,也就是说,耳边似乎响着银河 水向西流淌的声音,同样暗示了太高,这是从听角写的。这 不仅是与“高标”照应,也是对高标的具体描写。接着转过来 写登临时所见黄昏时候的景色。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上句点明了时间是黄昏,下句点明了时令是秋季。 “羲和鞭白 日”中的“羲和”,他是驾驭日车的神,相传他赶着六条龙拉着 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跑。诗人在这里驰骋想象,化用这 个神话,不是六条龙拉着太阳跑,而是羲和赶着太阳跑,他 嫌太阳跑得慢,还用鞭子鞭打太阳,催它快跑。“少昊”传说 是黄帝的儿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着 人间秋色。这两句运用典故来点明登临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 时分,为下面触景抒情酝酿了气氛。 接下去写俯视所见,从而引发感慨,是全篇重点。诗人写道: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辩皇州?回首 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 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下面可以分为 这样几个层次来看: 首先,诗人登楼所见,景语情语。我们看前四句:“秦山忽破 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是诗人结合 登塔所见。“秦山”指终南山和秦岭。诗人登楼看去,在平地 上望过去,只看到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 相杂,高低起伏,大地仿佛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渭”即泾水 和渭水。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