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古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本章内容;古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立面设计过程: 1、确定平面结构与柱网类型; 2、对侧样(横剖面)进行设计; 3、施工阶段,材料下料画线制作与拼装等。 也有先定造型和后定平面和结构的。;4.1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特征与发展沿革;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B.陕西半坡村遗址;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甘肃秦安大地湾;(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的实例;(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2)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2、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奠基期 院落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2)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中原:木架夯土;1)商代宫殿复原;2)湖北蕲春干栏式建筑 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 商代城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 ;2)郑州商城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城内:宫殿,宗庙 城外:作坊,住宅;;宫殿宗庙区平面;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c.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d.斗拱的概念;宫殿—等级分化;(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高潮;;(二)建筑技术;2)斗拱普遍使用;A.板梁结构 山东沂南石墓;B.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砖石结构发展 ;(三)“高”与“大”的追求;(三)“高”与“大”的追求;(2)汉:高建筑—多层木柱梁式塔楼出现; 纵观秦汉建筑有以下成就及特点: 1 类型丰富,除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外,尚有佛教建筑、官署、祠堂、粮仓及阙(古代皇宫两边供了望的楼,也指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亭、谢等。 2 建筑技术发展???充分掌握了夯土技术,木结构体系已渐成熟,楼阁建筑增多。 3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造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 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对称、疏朗的格局,重视与自然的关系 5 重视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各显出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1、屋顶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包括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重檐屋顶造型也已经出现; 2、多层式楼阁开始大量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到东汉时被多层式楼阁取代; 3、汉代的屋脊从出土的明器来看,正脊相对较短,脊饰风格朴实无华,多为直坡屋面,盛行的装饰题材是凤鸟题材,武帝后逐渐改凤鸟为鸱尾; 4、建筑上斗拱大量出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一斗两升最为常见,斗拱的样式还没有定型,出现了多种断面与形式的拱,但多为横拱,没有出挑,使建筑形象丰富多彩;;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5、瓦多为筒板瓦,瓦型较大,瓦当样式至秦开始逐步由半圆形过渡到圆形,样式繁多,滴水多为带形和齿形,此时琉璃已经出现,但还未用于屋面; 6、柱的造型,除了圆柱以外,秦代出现了方柱,到了汉代,更出现了八角柱、束柱等多种形式; 7、柱子普遍比较粗壮,柱直径与柱高比一般为1:5左右; 8、窗的形式多为直棂窗为多,也出现了菱形与锁纹窗的形式; 9、栏杆上的望柱、寻杖、阑板等诸构件都已齐备; 10、台基部分还相对简单; 11、建筑色彩以朱、白为主; 12、砖石用于建筑有了很大进展。;北魏最大的佛寺--洛阳永宁寺,塔院式布局;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塔立面 ;石窟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0窟塔柱 ;覆斗式石窟。此类型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没有中心塔柱,左、右、后三侧或后壁有壁龛。窟顶为覆斗式,也有少数为攒尖式,均为模仿木构的做法。 ;毗诃罗式(僧院型)。其平面大多为方形,前面为入口,左右有小室,后壁凿佛龛。两侧的小室空间很小,只能容一僧禅坐。毗诃罗式窟型很少,只见于北朝,如敦煌莫高窟的第285号窟。 ;有檐式。早期石窟多有木构窟檐,由于木材容易腐烂,现已无存。麦积山、云冈、天龙山石窟中有一些带石檐的石窟,可以想象到木构窟檐的形制。石窟檐多为3间4柱式,屋檐上刻有瓦垄、鸱尾和斗拱,窟檐覆盖的空间是一个过渡性空间,很像当今建筑的门廊。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最好证明。;龙门石窟奉先寺;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1、建筑形象从初期的粗犷而略带稚气转向后期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