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家荐读 负暄琐话?苦雨斋一二(张中行)
北宋初年有个大官,姓吕名端,字易直,作到平章 事(宰相职)。同富郑公、韩魏公等相比,他不算有名,可 是关于他有个有趣的评语, 而且出自太宗皇帝之口, 是:“小 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苦雨斋主人周作人是北京大学的老 人物,从一九一七年到校,至一九三七年事变后学校南迁, 整整二十年,可谓与学校共存亡。我上学时期,他主要担任 日文组的课,有时兼点国文系的课,如讲六朝散文之类。他 是老师行辈,我离开学校之后还同他有些交往。旧事难忘, 有时自然会想到他;每次想到,吕端的故事就涌上心头。也 许应该算作感慨吧,是惋惜他不能学习吕端,而是与吕端相 反:大事糊涂,小事并不糊涂。
所谓大事是节操,用老话说是应该义不食周粟。他是日 本留学生,精通日语,而且娶的是日本夫人,羽太信子。从 在日本时期起,伴随胞兄鲁迅先生,过的就是文学生涯。回 国以后,“五四”前后,他写了大量的散文,也写白话诗, 有相当浓厚的除旧布新的气息,这使他不只在本国,就是在 日本,也有了大名。“七七”事变,日军侵占北京,像他这 样的人,三尺童子也会知道,是三十六着,走为上计。可是 他没有走。中计是学顾亭林,闭门却扫,宁可死也不出山。
起初他可能也有这种想法,因为曾经到燕京大学去任课。可 是过些时候,传言出现了,他要出来担任什么。日本人会利 用他,这是任何人闭目都会想到的;他受不受利用,则是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为了防万一,有些顾念旧交谊的人 婉言表示了劝阻之意,我知道的有钱玄同先生和马幼渔先 生。也有旧学生,多半用书札。后来知道,这些劝告都没有 起作用,据说他还表示过,是因为劝说的理由还不能使他心 服。我想,这说的未必合乎事实,事实是一定有什么力量超 过劝告的力量。这大力量是什么呢?日本夫人?多年来对留 日生活的眷恋?被元旦的一枪(一九三九年元旦有刺客登门 行刺,中一枪,因衣厚未受伤)吓坏了?生活无着?或者还 有其他?总之,结果是明确的,终于还是开了门,先则文学 院院长,一直到教育总署督办。北大旧人寒心的是,可以抬 出来让国内外看看的人物竟然倒了。日本人呢,是可以借他 来说明,可以抬出来让国内外看看的人物也站在他们一边, 可见他们是正义的。对立的看法在一点上是相同的,表态的 是“一”个人,蕴涵的意义却不只一个人。这就关系重大, 所谓大事糊涂。
关于小事不糊涂,也可以举出不少例证,不过先要解说 —下,所谓“小”,是对国家、民族的“大”而言。意义并 不等于微不足道。这首先是他“文”的方面的成就。他精通 日语,前面已经说过。他还通希腊文和英文。中文的造诣更 不用说。这使他有了大量吸收的条件。吸收多了要放出,他 同鲁迅先生一样,笔下功力深,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以文 集形式出版的有几十种。早年和晚年还译了不少著作,其中 有些是日本和希腊的古典作品。这些都有文献可征,用不着 多说。
可以说说的是不见或少见于文献的。他多次说他不懂
“道”,这大概是就熊十力先生的“唯识”和废名的“悟” 之类说的。其实他也谈儒家的恕和躬行,并根据英国性心理 学家蔼理斯的理论而谈妇女解放。他多次说他不懂诗,对于 散文略有所知。他讲六朝散文,推崇《颜氏家训》 ,由此可
以推知他的“所知”是,文章要有合乎人情物理的内容,而 用朴实清淡的笔墨写出来。关于诗,我还记得三十年代初, 一次在北京大学开诗的讨论会,参加的人不多,只记得周以 外,还有郑振铎和谢冰心。别人都讲了不少话,到周,只说 他不懂诗,所以不能说什么。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对于诗 的看法,他同流行的意见有区别;流行的意见是诗要写某种 柔情或豪情,他不写。他先是写白话诗,后来写旧诗,确是 没有某种柔情和豪情,可是有他自己的意境。晚年写怀旧诗
《往昔三十首》,用五古体,语淡而意厚,就不写某种柔情 和豪情说,可算是跳出古人的藩篱之外了。
这文的方面的成就,与他的勤和认真有密切关系。从幼 年起,他念了大量的书,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比如他喜欢浏 览中国笔记之类的书,我曾听他说,这方面的著作,他几乎 都看过。有一次,巧遇,我从地摊上买到日本废性外骨的 《私 刑类纂》,内容丰富,插图幽默,很有趣,后来闲话中同他 谈起,他立即举出其中的几幅插图,像是刚刚看过。还有一 次,谈起我买到蔼理斯的自传,他说他还没见过,希望借给 他看看。我送去,只几天就还我,说看完了。到他家串门的 朋友和学生都知道,他永远是坐在靠窗的桌子旁,桌子上放 着一本书。写也是这样,几乎天天要动笔,说是没有别的事 可做,不读不写闷得慌。
谈起认真,也许受鲁迅先生的感染,甚至琐屑小事他也 一丝不苟。书籍总是整整齐齐的。给人写信,八行信笺用毛 笔写,总是最后一行署名, 恰好写满,结束。用纸包书付邮, 一定棱棱角角,整整齐齐。甚至友人送个图章,他也要糊个 方方正正的纸盒,把图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