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写作素养提升 第三单元(语文).ppt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写作素养提升 第三单元(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往,却不曾惊动静谧的康河,而康河也确为诗人的远去而缄默。或者说,诗人与康河是一体的,因为唯有诗人那懂美爱美的特质才能与如画的康河相配,即使要远行,也有记忆中最美的康桥与心灵为伴。 * 2020-10-29 康桥的世界,诗人视她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 泉源”。在康河畔,诗人是忘我的,不然,怎会有“甘心 做一条水草”的勇气?水草,那是太朴素太普通的生物! 它离太阳很远,更感受不到轻风的抚摸,可那又怎样?因 为世界上没有比康河的柔波更好的归宿,扎根于康河河 底的软泥,听晚虫的吟唱,看天边的星辉,嗅野花的气息, * 2020-10-29 让纯洁的康河永远荡涤它的心境。甘心忘却人的欲望, 甘心投入自然的怀抱,甘心与康河融为一体,哪怕是做棵小小、轻轻、飘飘的水草。 * 2020-10-29 鉴赏点1:目标集中,从“轻轻”“甘心”两个关键词生发,找准了诗人的动情点。 鉴赏点2:没有抽象空洞的语言,多是具体的分析。 鉴赏点3:层次清晰。第一段点评“轻轻”,第二段赏析“甘心”。 鉴赏点4:观点统率材料。 * 2020-10-29 【微写作】   下面是前人对我国古典名著评论的片断,分别说说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1)在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上面,金圣叹批道:“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 2020-10-29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0-10-29 (2)写宋江在浔阳江遇险,金圣叹有一段批语:“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 * 2020-10-29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0-10-29 (3)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文有正衬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 * 2020-10-29 * * * * * * * * * * * 写作素养提升 学写文学短评 * 2020-10-29 * 2020-10-29 【知识贮备】 文学短评的定义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短评是指对各种文 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进行分析 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 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多字的文学短评。 * 2020-10-29 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 2020-10-29 【精彩研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2020-10-29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2020-10-29 片段一: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在相互逗乐取笑。 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 2020-10-29 技巧感悟:你认为这段文字的问题在哪儿? 【明确】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片段二: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 2020-10-29 技巧感悟: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明确】曲解作品——错评。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也可以说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 2020-10-29 片段三: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在溪边玩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rk1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