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
第二框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学 习 任 务
核 心 素 养
1.描述与分类: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使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
2.解析与论证:明确对民事权利进行限制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维护社会安定。
4.辨析与评价:对知识产权的必要限制,有利于更大范围发挥知识技术的社会作用。
1.政治认同:坚持权利义务统一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得妨碍他人合法权利。
2.科学精神:明确作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3.法治意识:不动产权利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相邻方的合法权利。
4.公共参与: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权利。
议题一| 民事权利有限制
韩某在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如《矿泉壶的“神力”有待商榷》《当心矿泉壶的副作用》《矿泉壶也有害》等,称有关研究表明,矿泉壶的矿化、磁化、灭菌装置有害,提醒消费者“慎用”“当心”,并对几家矿泉壶生产企业的广告提出批评。被点名批评的企业向法院起诉,认为韩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
探究1 (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企业行使名誉权的边界是什么?
提示:企业行使名誉权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能损害消费者的监督权。
探究2 (解析与论证·公共参与)如果法院认定韩某存在侵权行为,你认为法院掌握了哪些客观事实作为依据?
提示:如文章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夸大事实等。
1.限制的内容
(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对于人身权设定了界限
(1)表现: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2)原因: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
(3)例外: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3.对知识产权的限制
(1)作品的合理使用
①处理: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②情形: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想一想] 甲老师在期中考试题目中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画,某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甲老师构成对某乙侵权。法院审判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提示:甲老师引用某乙的一幅漫画命题,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构成侵权;但是应该在命题时注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出处,否则也会形成侵权。
(2)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①处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②情形: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1.合理使用制度的意义
(1)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维护公众利益,建立良好公平的市场秩序,实现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
(2)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定主体依法享有的专有财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该项权利的行使当然应遵循“公共利益”原则。
(3)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成果,是在前人已有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的,其本身对整个社会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较之一般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应受更多的限制;否则,必将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法既赋予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以专有权,鼓励创造者的积极性,又对这种权利设立一定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法律公平和正义。
2.对民事权利的限制
(1)必要性:为了防止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提醒:滥用民事权利的构成要件
(1)被滥用的权利本身是合法的。
(2)当事人有滥用权力的故意。
(3)滥用权利造成了损害。
(4)损害与滥用权力和行为有因果关系。
(2)表现
①从权利的类别来看,公民在行使民事权利时,有人身权的界限、财产权的界限、知识产权的界限等。
②从限制的来源来看,公民在行使民事权利时,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国家政策的限制、社会公德的限制、他人合法权益的限制等。公民行使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际上也是对公民行使权利的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提醒: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得滥用权利,这充分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能割裂二者关系。
3.法定许可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4城乡空间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202012041126.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人文地理户外考察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20201201196.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1.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1课第1框国家是什么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132.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1课第2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133.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1课第2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3.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1课第3框政党和利益集团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4.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2课第2框单一制和复合制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6.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1课第1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0112528.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2课第2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01125211.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4课第2框权利行使注意界限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01210148.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末小结与测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01125215.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2.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137.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3课第2框国际关系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4.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4课第1框时代的主题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5.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4课第2框挑战与应对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6.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5课第2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8.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5课第1框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227.doc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世界多极化第5课第2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0112514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