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39N,doc格式,正文12434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近代,经学,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晚清,文学,论争 2 一、从平议汉学到抉原经史 3 二、今古与齐鲁 5 三、今文学的考辨工作 9 (一)六经亡于秦火辨 10 (二)《左传》不传《春秋》辨 12 (三)卫宏作《毛诗序》辨 13 四、“道术之精微”如何阐明 15 参考文献: 18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9 论文致谢(模板) 19 正文 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晚清经今、古文学论争的焦点中,围绕《左传》真伪问题进而论《左传》是否传《春秋》的争辩尤为激烈,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前言晚清以来,政治、社会局势激变,士人在传统学术中难以找 关键字:近代,经学,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晚清,文学,论争 晚清经今、古文学论争的焦点中,围绕《左传》真伪问题进而论《左传》是否传《春秋》的争辩尤为激烈,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晚清以来,政治、社会局势激变,士人在传统学术中难以找到消除危机的良方。民国肇建,儒学更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民初教育改革,废止经科,中国学术体系被西方学术分科以制度化的方式所割裂,西学有整体取代经学之势。一方面,孔教会与太炎门生各张旗帜,针锋相对,儒学内部分化愈演愈烈。破旧立新、斩断宗纲成为学界共识。顾颉刚认同清代学术复古求解放,经学渐趋超越家派,时值经学结束期,近代学术当自觉变经学为史学,考辨经学之史料价值。经学史学化、史料化成为新学术建立的基础,近代学术体系发展强化、最终确立近代经学逐步走向史料化这一历史叙述。 然而,20世纪20年代,廖平门生蒙文通决意返本开新,撰述《经学抉原》,遵循经今古文内在理路梳理周秦汉魏晋经学流变,“推本礼数,佐以史文”,阐发齐鲁之学超越今古门户,为“以经驭史”、“因制明义”埋下伏笔。 以此为线索,既可深入考察民初经学流变的复杂情景,又可承前启后,发掘近代经学流变的多元走向及其旨趣。 一、从平议汉学到抉原经史 同光时期,经今古文学问题既是晚清学人梳理两汉经学的成果结晶,更为清末民初政治、学术文化思潮转型提供不同抉择。胡朴安对此有持平之论,“今文学派有发扬宏肆之才,而无刚毅木讷之度,所以能促清廷之新,而不能绵清廷之祚”,“种族学派有一往直前之勇,而无周密镇静之思,所以能开民国之始,而不能定民国之基。 民初,四川国学院成立,该院汇聚了蜀中学界的精萃,刘师培不期而至,“今古之辨”成为四川国学院讲学授徒的主线。廖平、曾学传、刘师培、吴之英等人就“汉宋”、“今古”、“经史”诸问题,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廖平、刘师培、曾学传之教奠定蒙文通的学术基础。1915年,蒙文通撰写《孔氏古文说》,站在今文学立场,明确提出“博士之经同符孔籍”,规划今后将“考还博士之旧,肇复古文” 1922年底,在“今古”之间,蒙文通认定了今文为齐鲁之学、孔孟嫡传。恰逢此时,蒙文通应友人杨效春之邀,为《友声》征文作《近二十年来汉学之平议》,此文上半部分发表于《友声》双十增刊,后半底稿在编辑部散失。后因友人唐迪风催促而重新写就,更名《经学导言》,此篇基于今学、古学,进而言鲁学、齐学、晋学,辅以“王伯”之术,分殊诸子之说,终于明道之旨。《经学导言》删去了《近二十年来汉学之平议》中的诸多评语,但仍保存对清代学术的整体判断:以复古求解放而言,清代学术全是复古运动,“愈讲愈精,也愈复愈古,恰似拾级而登”。近20年的经今古文问题,成为清朝学术的缩影,“就说他是中国几千年学术的缩影亦无不可。”然而,清代考证学风只是“以小辩相高,不务守大体,或求之章句文字之末,人人自以为许、郑” 直到刘逢禄、张惠言、胡培翚、廖平等人贯通家法、精晓条例,才是真正超越前代。自顾炎武、张尔岐以降,廖平《今古学考》超前绝后,集清代学术乃至中国学术之大成,判分今古,开启了清末民初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代表的经今古文之争。梁启超预言先秦学占学界第一之位置,“夫则已复秦汉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 顾颉刚期许“拿了战国之学来打破西汉之学,还拿了战国以前的材料来打破战国之学,攻进这最后两道防线,完成清代学者所未完之工。”蒙文通自认是清代学术复古求解放运动的接班人,更要脱离《今古学考》,“宣告独立”,“现在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