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贡赋与环境的协调(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3A8,doc格式,正文12878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赋与,环境,协调,我国,土司,制度 2
一、土司区贡赋概况 3
(一)供应马匹 3
(二)供应木材 5
(三)其他 7
二、土司区贡赋与环境的兼容 9
三、土司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 13
(一)汉土疆界与生态环境的维护 13
(二)民约、风俗与生态维护 14
(三)族际制衡与环境维护 16
四、结论与推演 17
参考文献 19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9
论文致谢(模板) 20
正文
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贡赋与环境的协调(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我国的土司制度我国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民族区域推行的规范的民族政治体制之一,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贡赋概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前言我国的土司制度源于唐代的羁縻州府制度,贵州的土司制度始于
关键字: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赋与,环境,协调,我国,土司,制度
我国的土司制度我国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民族区域推行的规范的民族政治体制之一,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元明清时期贵州土司贡赋概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我国的土司制度源于唐代的羁縻州府制度,贵州的土司制度始于元代,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民族区域推行的规范的民族政治体制之一,曾有效维护了我国西南内陆边疆的稳定。该制度的特点是:朝廷对实施土司制度的地区,直接将各民族头人纳为朝廷要员,授予实际官职而加以管理;允许土司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贡当地土特产品,这样的土产由于与其环境、基层管理体制相互兼容,故既方便了土司区贡赋的完纳,也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维护。就贵州省及其毗连地带土司区而言,黔西北主要贡纳的是马匹及毡衫,黔北及黔东主要是大木,黔南及其毗连地带主要是野生动植物产品等。土司区要持续进贡土产,实际上就得管好生态环境,这样土产与生态环境就结成了牢固的耦合体。
近年来,随着土司问题研究的深入,学界的关注范围也日益展拓。查阅近年研究成果,目前偶尔涉及土司区贡赋与环境兼容者主要有《生态文化之剖析》、《土司制度与生态环境之研究》、《清代至民国云贵高原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1]等。为深化此专题的研究,本文拟从土司区贡赋概况、土司区贡赋与环境的兼容、土司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诸方面加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土司区贡赋概况
自元代以来,中央王朝在贵州及其毗连地带设置了众多土司,按其族属与生计模式而言,黔西北主要是彝族土司,实行的是“耕牧混成”
生计,进贡的土产是马匹和毡衫;黔北、黔东主要是土家族、侗族土司,实行的是“农耕兼林营”生计,主要是进贡大木;黔南地区,由于坝子甚少,系布依族、壮族土司等代管的苗瑶族系各民族,他们实行“游耕”生计,故贡赋主要是野生动植物产品。以下渐次展开分析。
(一)供应马匹
黔西北地区及其毗连地带属高原疏树草坡生态区,该区域不适宜大规模建构固定农田。
①一旦改建成固定农田,就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和高原溶蚀湖的消失。但是这样的生态系统,在游牧民族看来,既正常又富饶,可以养育大量的牛、羊,而不会退变为荒漠。文献记载,当地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季节进行高原台面、河谷之间的循环放牧,以恢复地力,[2]畜牧业甚为发达。《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载,这一地区有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新唐书》卷二四一《南蛮传》载,“爨蛮西有昆明蛮、一曰昆弥,以西洱河为境”,“人辫首,左衽,与突厥同,随水草畜牧,夏处高山,冬入深谷。”[3](元)李京着《云南志略》之《诸夷风俗》“罗罗”项载,乌撒路“节气如上都,宜牧养,出名马、牛、羊”。“祭祀时,亲戚必至,宰杀牛羊动以千数,少者不下数百”。(嘉靖)《贵州通志》卷三载,乌撒卫“土人多牧胡羊”等等。彝族文献亦载,乌撒“色翁第一牧场,牛马染得遍地红。鲁洪第二牧场,羊群铺得遍地白。米嫩第三牧场,牛羊荞麦相映衬。色图第四牧场,九十九座山,山山牧歌传”
[4]足见该区域畜牧业之发达。元代时,朝廷在此置亦溪不薛养马场,马场范围就涉及今黔滇川交界地带。当时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彝族大土司,主要有水西、曲靖、乌撒、茫部、东川、永宁等等。
有明一代,这里的畜牧业持续发展。《太祖洪武实录》卷一百四十七载,“洪武十五年,傅友德征乌撒,获马、牛、羊以万计。”明朝开国元勋宋濂称这儿出产的优质良马为“龙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数据知识实现的维度分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探究名堂一词的由来(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价值观视域下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傅伟勋创造性诠释思想的文化现代性启示(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汉语中动构式认知分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新余方言与普通话形容词三个平面比较(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论中原官话的阴阳对转(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淮北方言词汇特点研究(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房地产库存问题与去库存对策(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从制度学角度解读唐代军赏的功能(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以蔡邕为中心考察汉灵帝时期产生五言诗的可能性(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陋俗的特点及应对(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丝绸之路与汉代香料的输入(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以容美田氏为例探讨土司与下属的交往策略(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唐代妇女生生活开放性的表现与原因(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英国民主制度形成过程中民族性格的作用(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古希腊公民教育的内容及其对当代公民品德培育启示(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中国古代东夷文明研究(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文档评论(0)